肠痈(阑尾炎)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病名
西医:急性阑尾炎。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七版)
中医:肠痈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 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初期: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大约70%~80%病人右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但少部分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一般伴有发热,恶心纳差,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4)变证:①慢性肠痈②腹部包块③湿热黄疸④内外瘘形成。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
(二)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所见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
1.症状:
(1)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转向脐部,数小时(
6~8小时
)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约70%~80%病人右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但少部分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胃肠道症状:早期可厌食,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胃肠道症状。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重者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发热等。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
(2)腹膜刺激征象
(3)右下腹包块
(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如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腰大肌试验(Psoas征),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经肛门直肠指检。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影像学检查:①腹部平片可见盲肠扩张或液气平面②B超检查有事可见肿大的阑尾或脓肿③螺旋CT扫描可获得与B超相似的效果。
三、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大黄12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9g合红藤6g、地丁草30g、乳香9g、没药9g、连翘12g、玄胡6g、丹皮6g、甘草3g、银花12g。水煎服。)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柴胡9g、黄芩9g、枳壳6g、川楝子9g、生大黄9g(后下)、玄胡6g、白芍9g、蒲公英15g、木香6g、丹参9g、生甘草6g。水煎服。)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大黄12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9g合当归6g、生黄芪12g、炒山甲3g、川芎9g、皂角刺4.5g。水煎服。)
2.外治
(1)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大蒜、芒硝外敷,或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2)
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腹部压痛及肌紧张明显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腹部压痛及肌紧张明显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辅以中药
辨证论治,治法: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为法。
方药:
宽肠理气汤
加减。
大黄
9
枳实
6
厚朴
6
丹皮
9
当归
9
丹参
9
木香
3
白术
9
茯苓
9
莱菔子
9
败酱草
6
术后待有肛门排气后,允许进食即可每日一剂,连用3日至5日。
四、疗效评估: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积分法
1.痊愈:腹胀腹痛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
2.显效:腹胀腹痛消失,食欲欠佳或腹胀腹痛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适。
3.有效:腹胀腹痛减轻,食欲改善。
4.无效:腹胀腹痛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
五、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难点分析:
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个别病人拖延病情较重,常合并腹膜炎或有其它器官或系统基础疾病,病情较重,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二)应对措施:
加强中药辨证施治,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术后配合使用宽肠理气汤等加减,连用时间因人而异。
上一篇:
痔(混合痔)[ 06-29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