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5日 点击数:次 字体:

  糖尿病,被中医称做“消渴病”,认为是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张综合治疗。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很多原则与西医并不冲突,主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1、控制饮食是基础

  《黄帝内经》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景岳全书》说:“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这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糖尿病是个富贵病,需要控制和调整饮食。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认为,消渴病应慎饮酒、限盐等。另外,中医强调饮食不宜过饱,以清淡为宜。

  2、运动是治疗的重要支柱

  古人早就认识到,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适宜运动,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但首推太极拳,因为这种运动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3、调解情绪很重要

西医的观点十分明确,糖尿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的优劣,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而中医恰恰非常重视人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长期情绪不佳,肝气郁结,会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养生讲究顺自然

  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强调顺乎自然以养护正气,主张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病人要学会自我调护,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颐享天年。但自我调养绝不等于乱服或长期服用滋补品,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若属实证,补药有百害而无一利。

  5、用药一定要对证

  应该明确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合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就不适于中医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这也是为什么在胰岛素发现之前,中国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难免厄运的原因。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没有西药强,但它注重整体调控、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适用于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一些早期慢性并发症的调治。当中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应及时改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中药和西药合用时,相互间应隔半小时左右。至于服用何种中药合适,需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辨证施治。如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创立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但只适用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对肾阴虚的患者非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6、活血化淤可治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透析患者的主要群体。这类慢性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而出现临床蛋白尿,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是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注意活血化淤。

  阴虚燥热型,患者往往口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舌红苔少。应予以玉女煎、消渴方加减滋阴清热。

  气阴两虚型,患者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渐瘦,腰膝酸软,小便多泡沫,舌黯淡或有淤点淤斑,可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益气养阴。

  阴阳两虚型,患者怕冷,面色苍白,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凉,阳痿早泄,舌体胖,苔薄白或白腻。可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调补阴阳。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特点提示,病人一开始就有淤血表现,因此,活血化淤要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病人由于体质不同,并发症多种多样,如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根据不同证型可用五苓散、五皮饮、猪苓汤等方药,也可以补气活血与发汗利尿并用,除内服外还可采用中药泡洗、中药药浴、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7、自我按摩可降血糖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有效降血糖,成为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1)摩揉腹部。双掌平伸并重叠,稍用力按压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每分钟30圈,有热感为佳,每次操作5―10分钟。

  (2)抱颤腹部。双手交叉相叠,自然放在肚脐上,以每分钟不低于150次的频率上下颤抖腹部,共5分钟。

  (3)横擦上腹部。手平伸,置于两侧乳房下缘,然后水平方向横向擦动,至皮肤微微发热。大约5分钟。

  (4)按揉梁门、中脘。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末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中脘穴左右旁开各两指处是左右梁门穴。用双手食中指按揉两侧梁门穴,然后再用一手食中指按揉中脘穴,各2分钟。

  (5)毛巾横擦背。赤裸上身,用一条干毛巾左右穿过腋下,双手于腋前攥住毛巾两头横擦后背。以将皮肤擦热发红为度。最好于沐浴后操作。

  (6)练习“燕飞”。趴在硬板床上,两手交叉置于身后,然后抬头挺胸,最好同时抬起双腿,反复做5―10个,每日两次。

  (7)叩击双臀及拿捏双大腿。双手握拳,轻轻敲击双臀,然后坐下拿捏双大腿的肌肉,先捏大腿后部肌肉,然后外侧,最后内侧。以酸胀热感为宜,共4分钟。

  中医还有很多辅助降低血糖,以及治疗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措施,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人群。比如,一定剂量的黄连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有效治疗脂肪肝,降低脂肪肝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有些中药制剂,可以非常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导致的便秘或腹泻。

  当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也有很多局限性,因为古代人患有2型糖尿病的较少,更多的患者可能还是1型糖尿病或其它类型的糖尿病,其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与2型糖尿病有很大区别,而中医积累的经验大多不是来源于对2型糖尿病的处置,所以,一些治疗方法不一定适合当今流行的疾病类型,包括一些偏方和验方。

  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和验方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偏方治大病”,又说“海上方气死名医”,意思是强调民间偏方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特殊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偏方、验方,对这些偏方、验方,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学本来就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民间偏方、验方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曾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并在多种疾病防治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用乌头止痛,《黄帝内经》用半夏秫米汤治失眠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今天的中医药学,不仅有经验成分,而且具有系统而独特的理论,富有整体诊治、个体化治疗等特色,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利用民间偏方、验方,靠经验治病的水平。所以,现代中医治病,首先要明确诊断,要抓住疾病的基本病机,要明确中医证候,要抓住目前的主要矛盾,还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把握发病的时间,包括季节与节气,把握疾病分期,分析病理阶段,了解患者所在的地域及其生活、心理特点,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紧靠一两首偏方验方,就想治好疾病可能性并不太大。尤其是对于病因复杂的现代难治性疾病,想通过几首偏方、验方解决所有问题是非常不现实的。

  糖尿病作为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现代难治病,治疗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医还是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多靶点多环节调节糖脂代谢、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已经显示出独特优势。

  那么,中医学又是如何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因的呢?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病与体质因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烦劳过度等多方面病因有关,存在着“内热伤阴”、“壮火食气”病机,存在着“肾虚”、“肝旺”、“脾虚”,常有“胃肠结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以及“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因素,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这种病因的复杂性,客观上也就决定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复杂性。所以,企图通过一方一药,通过一首民间偏方、验方,解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民间流传的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偏方验方,如苦瓜、苦丁茶、翻白草、冬瓜皮、玉米须等,从中药药性来分析,往往针对着糖尿病发病的某一个环节,或者仅仅适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部分患者。如苦瓜可清热生津,主要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饮、多食便干者,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应该慎用;苦丁茶有清火凉肝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糖尿病兼轻度高血压,头痛头晕,心烦易怒者,脾虚食少者不宜用;翻白草可清利湿热,适用于糖尿病湿热证或合并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者,畏寒肢冷、阳痿者,则不宜用;冬瓜皮、玉米须等,有淡渗利水的作用,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水肿的辅助治疗措施。但若贸然停用西医降糖药物,则有可能引起病情失去控制。事实上,单凭偏方、验方,不可能解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所有问题。

  另外,还有一类所谓偏方、验方,由黑豆、核桃等富含脂肪的植物果实或种子组成,过多服用,可增加热量的摄入,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相违背的,患者应用一定要慎重,最好能在中医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实,即使是适合于糖尿病某一部分患者、某一阶段患者的偏方、验方,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如黑豆煮水在糖尿病患者适当应用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对于糖尿病肾病就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应该慎用。

  总之,偏方、验方治疗糖尿病有时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总的说其降糖作用是有限的。应用偏方、验方,最好也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人们不要期望通过一首偏方、验方解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问题。更不可因服用偏方,停止规范化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