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电图
肌电图(EMG)是临床检查中一项重要的电生理检查。它是根据兴奋的肌肉组织可以产生动作电信号, 然后经电极记录, 并送入相应的生理记录仪进行信号放大, 从而在荧光屏上描记出的系列波型。由于肌电图在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和肌肉组织病变时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神经科临床常用它来区别疾病的病因。进行病变部位的定位。
肌电图技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针型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反射。临床上针型肌电图对一块肌肉进行肌电图测定, 通常可以观察到4种情况:(1)将记录针电极插入所查肌肉中,观察瞬间肌肉产生的电位变化,则可看到当肌肉发生病变时,插入电位降低;而神经发生病变时其电位增大。(将电极置留在肌肉组织中, 处于放松状态时, 观察其电活动(静息电位)变化; 正常时肌电图仪上只能记录到少量的电活动, 在神经病变和肌肉病变时, 此种电活动就会明显增加, 甚至能出现多处频率为1~30次/秒的纤颤电位。(肌肉处在轻收缩状态下, 可以看到双相或三相5~15毫秒宽、波幅250~400微伏的肌电波形, 称为运动单位电位。(如肌肉处在大力收缩下可引出强直电位。
随着微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针型肌电图技术中还发展了对单个肌细胞生物电进行检测的单纤肌电图技术以及对肌电运动单位定量分析的定量肌电图。这两种技术和普通肌电图相比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肌电图检测的第二个方面是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其测定方法与体感诱发电位相似。利用电刺激肢体末端的神经, 再通过沿神经走向的不同点放置电极来接收电信号, 求出两点的时间差, 来除两点之间的距离, 即可得到神经传导速度。 一般所选择测速度的神经大部分都是四肢较大的混合神经(如: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等), 它们包含感觉和运动两种成分。正常情况下,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相差不大, 每秒55米~70米之间。 在周围神经病变时, 神经传导速度会减慢,受损越严重, 速度越慢。 故它周围神经病变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
在测定肌电图过程中, 如果用一超强电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 随后出现潜伏期较长的一个肌肉反应电位称为F波; 而用适量电刺激下肢胫神经, 随后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表现称为H反射。 这两项检查是肌电图检查的第三方面内容,用来检测脊髓反射弧的功能。 它们的出现, 常提示被测部位的传入、传出神经和相应脊髓节段构成反射弧的完整性。在下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时, F波和H反射都可以出现潜伏期延长, 甚至消失。 二者代表的临床意义一样, 可以和肌电图的其它项目配合使用; 不同的是H反射主要用于腰部神经反射弧和下肢神经功能的测定, 而F波可以用于上、下肢神经功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