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技术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专科技术: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技术
特色疗法名称: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适应病症:桡骨远端骨折
指导理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
操作规范:
一、托提折顶尺偏手法复位,恢复“三柱”
对不能耐受疼痛患者,局部血肿内麻醉,患者坐位,年老体弱者平卧位,上臂外展约60°,肘关节屈曲90°,手心向下。一助手握住前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桡骨远端背侧,余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先对抗牵引2-3min,恢复桡侧柱和中间柱的骨性支柱,必须使桡骨桡侧方和尺侧方皮质恢复高度,以此稳定桡侧柱和中间柱;待重叠移位基本纠正后,按骨折移位方向,双手拇指同时向掌侧按压,当指下感觉骨折断端平齐时,双手食指抵住骨折近端向上托提,折顶腕关节使之掌屈尺偏,纠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维持中间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理顺肌腱。
二、超腕关节中立位小夹板固定,稳定“三柱”
复位成功后选用与患者前臂相匹配的可塑性柳木夹板固定,在维持牵引下腕部外敷消定膏(院内制剂),放置棉垫后,4块小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掌背侧分别用2块较宽夹板固定桡骨,维持桡侧柱和中间柱的稳定,桡侧和尺侧分别用2块较窄夹板固定,维系桡侧柱和尺侧柱的稳定,用3-4条系带捆扎,调整松紧适度,前臂和远端用三角巾悬吊,保证腕关节中立位。
三、动静结合,早期康复干预,重塑“三柱”功能
分期予早期康复干预。
1、软组织肿胀期
骨折后,断端出血,软组织肿胀,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由于小夹板纵向挤压,静脉回流受阻,肢体远端肿胀加剧,肿胀在术后24~72 h达到高峰。因此,腕部外敷中药消定膏(院内制剂)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嘱患者尽力屈伸手指小关节,尽最大努力伸展五指持续5 s,尽最大努力握拳持续5 s。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以个体化耐受性为度。
2、肿胀消退期
小夹板固定后约3~5 d,断端出血停止,软组织肿胀高峰已过,开始进行轻手法被动活动腕关节。嘱患者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轻轻打开小夹板,洗去外敷膏药,医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部,另一手握住手指,轻轻使腕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可先掌屈,略背伸,再尺偏,略桡偏,最后轻轻环转,约3~5次,然后外敷消定膏,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同时手指屈伸活动每日30次,早晚各15次。
3、血肿吸收期
伤后1~2周,肿胀消退,骨折断端血肿开始吸收,纤维粘连形成,由于肢体的消肿,影响固定的可靠性,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需要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在每次调整夹板松紧度时,先轻手法按摩骨折局部大约3 min,牵拉腕关节大约10次左右,前后移动腕关节5次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要做手指关节的被动活动,做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活动约2 min,做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活动及轻微按压下尺桡关节,约需要2 min,逐渐加大腕关节被动活动度,加大掌屈与尺偏活动,可适度进行腕关节主动活动,以患者耐受为度,约10~15次。加大手指屈伸活动次数,每日45次,早中晚各15次。同时肘关节在90~120°范围内做屈伸活动,肩关节作环周运动,
4、纤维粘连期
伤后2周至骨折临床愈合约6~8周,局部肿胀已完全消退,疼痛消失,软组织的损伤已趋于恢复,骨折端日趋稳定,小夹板仍未拆除。嘱患者开始进行腕关节主动运动,医生可根据骨折纤维粘连程度沿轴向进行牵拉、挤压,活动幅度稍可加大5~10°,沿掌背方向进行前后位滑动,沿桡尺侧进行左右位滑动,并作适度旋前、旋后位运动,以患者耐受为度,约50次。并做前臂旋转的功能锻炼。要求4周后保证手指完全伸直,活动断端基本无痛。
上一篇:
心理安抚解忧愁[ 06-15 ]
下一篇: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策略[ 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