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一、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失眠(
ICD-10
编码:F5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见附件)。
不寐(失眠)临床常见证候:
肝火扰心证
痰热扰心证
瘀血内阻证
胃气失和证
心脾两虚证
心胆气虚证
心肾不交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寐(失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
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寐
(TCD编码:BNX040)和失眠(ICD-10编码:F51.0)。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2)症状自评量表
(
3)中医症状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阿森斯失眠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导睡眠监测、头颅
CT、P300、核磁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
1)肝火扰心证:治以疏肝泻火为主。
(
2)痰热扰心证:治以清化痰热为主。
(
3)胃气失和证:治以和胃降逆为主。
(
4)瘀血内阻证:治以活血化瘀为主。
(
5)心脾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脾为主。
(
6)心胆气虚证:治以益气镇惊为主。
(
7)心肾不交证:治以交通心肾为主。
2.针灸治疗
(
1)体针
(
2)耳穴压豆
(
3)穴位贴敷
3.中药足浴
4.导引疗法
5.心理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减分率≥
30%,或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增加至6小时以上,醒后精神充沛,白天社会功能正常。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
:不寐(TCD编码:BNX040) 西医:失眠(ICD-10编码:F51.0)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号: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
日≤28天实际治疗日:天
时间
|
年月 日
(第1天)
|
年月 日
(
第2~
7
天
)
|
年月 日
(
第8~
14
天
)
|
年月日(
第15~
28
天
)
|
主要诊疗工作
|
□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 必需选择的辅助检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中医症状量表
□ 可选择的辅助检查:阿森斯失眠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睡眠监测、头颅
CT等
□ 完成初步诊断
□ 中医辩证
□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 汤剂 □ 中成药
□针灸治疗
□体针 □耳穴压豆
□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导引疗法
□心理治疗
□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
□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 注意证候变化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完成复诊记录
|
□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 注意证候变化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完成复诊记录
|
□ 病情评估
□ 判断治疗效果
□ 制定随访计划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症状量表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
,原因:
1.
2.
|
□无
□有
,原因:
1.
2.
|
□无
□有
,原因:
1.
2.
|
□无
□有
,原因:
1.
2.
|
医师
签名
|
上一篇:
狂证[ 03-17 ]
下一篇: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