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浅谈超声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点击数:次 字体: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楚的显示人体多系统脏器。运用现代超声高密度晶片探头,宽频带技术,电子全程聚焦以及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通过经腹、经腔内及介入性超声,可以清楚的观察腹腔脏器、心脏大血管、淋巴结、外周血管、胸腔及肌肉骨骼等部位的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因其价廉、快速、无损伤,无须特殊造影剂等优点已成为多系统病变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临床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自1972年灰阶超声问世以来,超声作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超声探头技术有了重大改进和发展,双功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相继出现以及腔内探头的成功研制和应用,这些进展不仅显著提高了超声成像的空间分辨力,并且极大地拓展了在临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放射诊断的重要的辅助或补充手段。
超声显像在腹部的应用优于X线平片,又因其价廉、快速、无损伤,无须特殊造影剂等优点已成为腹部病变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现代超声仪,由于应用了超高密度晶片探头,宽频带技术,电子全程聚焦以及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已能获得极高的软组织空间分辨力。小肝癌的假包膜带及肿块的镶嵌样结构,胆囊小至几毫米的息肉样病变,以及胰腺癌浸润周边血管、淋巴结转移肿大等细微的病变特征,能够在现代超声仪上清晰显示,从而显著提高了诊断水平。一直认为胃肠道因含气是超声显像的禁区,然而近年来,大量报道证明,在应用一定量的胃肠超声显像液后,胃肠管壁增厚或肿瘤病变均能显示清楚,并且癌肿在壁内侵及的深度及范围,以及粘膜下或外生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与胃肠壁的关系,等等,超声显像效果较佳。高频探头对于颈段食管以及腹段食管的研究已有较好的经验。值得强调的是许多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急性胰腺炎,超声显像均能显示出一定的有关特征而有助于临床及时确诊。 在泌尿系统,超声能灵敏显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肿瘤或结石,并且能了解其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了泌尿系梗阻,显著减少了传统X线造影的应用。近年来,双功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腹部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血管病变的诊断水平,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了解占位病变尤其是肿瘤的血流状态和特征,从而有助于提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
近年来,超声在胸腔病变的应用,已不限于了解胸水及胸膜的状况,而是着重于胸壁病变与肺周病变的鉴别;了解肺周肿瘤对胸膜及肋骨浸润的程度和范围;观察无气肺内的结构及病变。对此,X线片仅显示为片状致密阴影,而超声显像能鉴别是包裹的胸水、无气肺内的支气管液像、脓肿或是实性肿瘤。
超声心动图检查目前已由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进入了频谱型和彩色多普勒型的新阶段,加之经食管超声及三维超声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直观、精确、实时地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心肌及辩膜的运动状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能够为心血管的生理病理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把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对于许多手术病例,超声检查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视亦有很大帮助。
现代妇产科的临床实践已经离不开超声检查。超声因能清晰显示女性盆腔内的结构而成为妇科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产科的应用,从早孕至分娩的全过程都可以用超声监护:观察胎儿的发育过程,判断胎儿成熟度以及有无先天畸形,了解胎盘及脐带的状况,等等。值得重视的是经阴道超声显像,能显示子宫、卵巢及附件的细微结构,显著提高了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在高分辨力二维声像图基础上能显示盆腔、子宫及其肿瘤的较小血管和血流频谱特征,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血流状态、良恶性肿块的鉴别以及宫外孕的早期诊断。
骨骼系统一直视为超声的禁区,而且该领域是传统X线片的主要项目,又是当今 MRI和 CT成像的热点,而超声几乎被遗忘。针对这种情况,1988年《北美放射临床》出版了一期肌肉骨骼的超声显像专辑,强调并总结了超声在肌肉骨骼成像中的作用,认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筛选检查,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能获得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例如对膝关节内外的半月板、韧带、肌腱等损伤;肩袖损伤时各个肌腱的情况;对肌肉、肌腱损害的动态观察,等等,超声检查均能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值得提及的是我国学者证明,对于骨肿瘤如成骨肉瘤的诊断,X线、CT及MRI显然优于超声。但是成骨肉瘤的基本X线征象: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等在超声显像中均能灵敏准确地观察到,加之彩色血流技术的复合应用,对成骨肉瘤的血管血流状态的了解,对于术前诊断能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近些年来,腔内超声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因探头频率高,并且直接接近所观察的目标,中间受干扰的因素少,因而图像清晰,分辨力高,能观察脏器细微结构,发现较小的肿块,了解肿瘤具体发生部位,肿瘤内部结构及浸润范围和深度,故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及切除可能性的评价。目前临床应用的经食管、胃、十二指肠超声,除可观察直接的消化管壁结构外,还可观察毗邻的器官如心脏及肝、胆、胰、肾等;经直肠超声可观察直肠壁及前列腺;经尿道超声可观察前列腺及膀胱;经阴道超声可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经腹腔超声可观察腹腔内容。超声检查在某些疾病的检查中是其他影像技术无法比拟的。
介入性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已有普及之势。自1972年超声引导穿刺探头问世以来,细针经皮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已广泛用于肝、胆、胰、脾、肾及腹膜后等肿瘤的确诊,对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达到80%~95%的满意结果,并且副作用和并发症极为罕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进了穿刺针和操作手法,成功地实现了经皮细针穿刺组织活检.使得影像检查所发现的绝大多数占位病变能够在非开刀条件下及时获得组织病理诊断,显著提高了临床术前的诊断水平。该项技术在胸部应用同样获得很好效果、弹射自动活检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经皮穿刺活检的效率和质量,尤其在肝肾弥漫性病变及女性盆腔、男性前列腺等的应用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介入性超声除了完成常规囊肿、脓肿的治疗外,着重开展了对癌肿治疗的探索,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对肝癌注射无水酒精,或是激光凝固,以及选择性穿刺门静脉化疗,等等,为肝癌的治疗在临床开拓了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疗效。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超声和X线、CT、MRI、SPECT等是医学影像学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彼此补充、相互印证、密切结合的关系,任何与此相悖的做法,应认为是偏离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大方向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 超声医学. 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9~12.
2、刘吉斌,主编 . 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 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120.195~382.
3、张贵灿,主编 . 现代超声心动图学. 第1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41.
4、陈常佩,陆兆龄,主编 .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187
5、张缙熙,姜玉新,主编 .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 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182~283.

6、林礼务,主编.直肠、阴道腔内超声与阴囊多普勒超声诊断. 第1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25~1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