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要吃顿“健康”饺子
人们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吃饭,注重搭配,均衡营养。比如,肉类馅料要尽量多搭配些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蔬菜,同时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像香菇、木耳、海带等藻类,不仅可以改善口感,还能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馅后血脂的上升。
相比之下,以蛋类和蔬菜为主料的素馅则较为健康,因为其中的油脂来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较大。不过,由于鸡蛋中含磷较多,所以这类馅料应当注意搭配些富含钙、钾和镁的绿叶蔬菜,以及虾皮、海藻等原料,以促进酸碱平衡。
冬至临近 养生要注意“冬藏”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民谚素有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
人体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过去的疾患史也错综复杂,因此进补方案需因体质制宜、因病制宜。在吃补药前先要调理好脾胃,或先吃一些
“开路方”,才补得进去。
冬至养生 身心进补
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冬至养生多吃坚果
冬至时节养生,在饮食上不妨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等营养,并含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
E,因此对抗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此外,单纯从季节上看,冬至后也是最适宜吃坚果的季节,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其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且吃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