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宝app下载 名中医工作室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点击数:次 字号: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运脾化湿法用于湿困脾土证,症见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脘痞腹胀、口腻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水泻、舌苔厚腻等。本证多见于夏令时节,由外感时令之湿、内伤饮食如过食生冷瓜果或脾弱失运、湿浊内生所致,湿性黏滞,湿阻中焦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故治疗宜取芳香化湿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而不宜选用利湿之品。苍术味微苦、气芳香而性温燥,重在醒脾燥湿,是为主药;藿香、佩兰、厚朴、白豆蔻、扁豆、半夏、车前子等皆为常用之品。若湿蕴化热者,又可适当配伍生薏苡仁、黄芩、青蒿、六一散等清化之品。

运脾和胃法用于乳食积滞证,症见脘腹胀满、嗳气酸馊、泛恶厌食、腹痛泄泻、大便腐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由乳食不节、食滞中脘、积而不消所致。因脾喜运而恶滞,乳食积滞,则转运失职,升降失司。治疗此证,应和胃运脾,以恢复脾升胃降之性,临证宜用运脾开胃、化食消积之法,药取苍术、山楂、鸡内金、神曲、谷芽、麦芽等。积重腹胀者,酌用莱菔子、槟榔。

温运脾阳法用于脾阳不振证,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口泛清涎、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薄白。多因久病或素禀脾土虚寒所致。因脾喜温而恶寒,中土虚寒,阳气不振,失于蒸腾鼓动,水谷无以腐熟转输,故见上述诸症,治当温运脾阳,以驱阴寒之气。常用药:炮姜、肉豆蔻、草豆蔻、砂仁、益智仁、附子等。

养胃助运法用于胃阴不足证,症见纳呆、口干多饮、夜寐不实、大便干结、尿少色黄、手足心热、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光剥。多因患儿素体阴虚,或因热病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伤阴所致。胃为阳腑,体阳而用阴,阴分不足,胃失濡润,亦不能受纳和腐熟水谷。治当养阴,但宜清补而不宜腻补,过用滋腻则足以碍脾。《类证治裁》说:“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于清补之外,又须佐以助运而不过于温燥之品,如谷芽、麦芽、山楂、香橼皮、佛手、山药之类。

理气助运法用于气机不利证,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得矢气或腹泻后胀痛减轻、舌苔薄白。多由气机壅滞、运行不利所致。治当理气导滞,开郁助运,常取香味运行之品,药用陈皮、木香、槟榔、枳壳、丁香等。若患儿胃阴不足,则取药性平和之香橼皮、佛手以缓运宣通。

益气助运法用于脾虚失运证,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毛发不泽、精神不振、乏力易汗、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常由厌食、泄泻等病久延不愈,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所致。其证属虚,当予补运兼施的益气助运法,使补而不滞,生化有源。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山楂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