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成就与挑战
一、近年来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发展快速,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成立了介入呼吸病学学组,这标志着我国的介入呼吸病学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开始向正规军作战转变。我们对于介入呼吸病学的认识,也从原先的管状视野向全方位视野迈进。介入呼吸病学从单一技术向全面技术发展,其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镜技术的普及率得到较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在处理危重或疑难中心气道狭窄的能力。使我国在中心道狭窄的处理水平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对于良性病治疗的认识误区得到纠正。金属支架在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滥用趋势得到扭转。对广泛热消融方法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而加重良性气道狭窄的弊端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硅铜支架、冷冻治疗在良性病导致的狭窄优势也获得广泛的认知。
(3)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进展。在钟南山院士的领导下,国开展了国内第一个随机对照的支气管介入活瓣治疗肺气肿的临床研究。此外,我国能够追踪国际上介入呼吸病学的新技术,例如气道内超声技术、导航技术,以及最近出现的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取样术,也已经在我国引入并开始使用。这些将使我国在肺癌的分期及早期肺癌的诊断能力方面能够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基本达到和国际水平的同步。
二、介入呼吸病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介入呼吸病学临床诊疗规范化有待提高。虽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最高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普及程度不够。其中最大的缺陷是规范化程度较低,这造成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这些差距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生培训不均衡相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陆续改善这些情况。目前就肺癌而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还相当滞后。现在临床上存在大量的中心气道狭窄的患者,就是因为没有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这种状况要得到扭转,就需要把更多精力用在早期肺癌的发现、诊断和治疗上。腔内或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应该纳入未来发展范畴之内。
(2)介入呼吸病学领域需要加大创新。虽然现在在支架的研发上我国有独到之处,例如,可取出的带金属线的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以及超细推送器的支架。 但是,现阶段我们更多的新技术还是来源于国外。我们需要利用目前所拥有的大量资源,与国外加强科研合作,同时重视研发、应用和市场的关系。未来应加强临床和产业界的合作,把我们提出的创意和想法,很快转化为产品去推广,这样才能在世界学术的舞台上获得更高的地位。另外,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病例资源,加强协作,开展临床研究,从而为世界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3)培养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有生力量。介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支气管镜技术,一定要把基础内镜做好,才能做高精尖的技术,现在我国尚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培训,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从现在做起。 从2011年起,介入呼吸病学组在全国各地开展了非常多的培训班,影响很大并吸引了大量呼吸科医师关注。但现阶段我国地区间在医疗行业的投入差异较大,培训用器械和模型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单位甚至不具备条件,所以培训效果尚待提高。另外培训师资的缺乏,导致大规模培训难以进行,这也制约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
提高慢阻肺知晓率 推动慢阻肺的三级预防[ 09-08 ]
下一篇:
高氧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危害及氧疗规范[ 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