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消渴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9日 点击数:次 字体: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病。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可有偏重,但往往相互影响。其中,尤以肾最为重要。
临床表现
1.多发于40岁以后,形体肥胖之人,男女无明显差异,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2.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多有甜味为主要表现。初期“三多”症状可不明显。症状明显时口渴多饮,每日总尿量3-5升以上,食欲亢进,体重减轻,面容憔悴,神疲乏力,皮肤瘙痒,可有四肢麻木、酸痛、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失调,以及视力减退,腹泻等。
3.消渴日久不愈,常可并发多种兼证,表现为疮疡痈疽,或生于下肢或发于背部,或视物不清,内障、雀目、耳聋等;或四肢骨节烦疼,手足偏废;或肺痨咳嗽;或头痛剧烈、腹痛呕吐、呼吸深长,有烂苹果样气味等。
辨证施治
1.肺胃燥热
症候:烦渴引饮,消骨善饥,小便色黄、次频量多,身形渐廋,舌红苔少,脉滑数。治则:清热生津,润肠通便。主方:白虎加人参汤或玉泉丸、玉液汤等。
2.肠燥伤津
症候:多食易饥, 口渴引饮,大便燥结不通,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实有力。治则:滋养津液,润肠通腑。主方:增液承气汤。
3.肝肾阴虚
症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梦遗精,皮肤瘙痒,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养肝肾,滋阴养血。主方:六味地黄丸。
4.脾胃气虚
症候:口渴引饮,多食与便溏并见,或精神不振,纳食减少,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则: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主方: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
5.阴阳两亏
症候: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胃寒怕冷,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则:温阳滋阴补肾。主方:金贵肾气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眩晕[ 09-30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