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及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慢性疾病。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可以发生,一般以小儿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小儿多为直肠粘膜脱垂,青壮年多为直肠全层脱垂,
50
岁以上女性及老年患者多为直肠、部分乙状结肠脱垂。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外脱垂。中医称为“脱肛”。《五十二病方》中所记载“人州出不可入者
......
”是世界上最早对于直肠脱垂及其还纳方法的记载;脱肛之名首出《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亦有“脱肛者,肛门脱出也”,这是世界上对直肠脱垂最早的命名。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直接关系。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脾、肾虚损均可引发本病。小儿多因先天不足,形体未充,发育不全,随便秘、腹泻而发。也有因脏腑本虚、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内盛湿热,下注大肠而发者。老人脏气不实,妇女产育过多,久泻久痢,酒食伤脾等,导致脾虚气陷,肾气不足,固摄无力,大肠外脱。
1、
气虚下陷
:
肺脾气虚,肺气虚则大肠失守而脱,脾气虚则升举无力,大肠失托而下陷。
2、
肾气不固
: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足;年老体弱,肺脾肾亏虚,以致脾气虚,提升无力,肾气不充而关门不固,导致直肠滑脱不收,肛门下坠。
3、
气血两虚
:
气血亏虚,大肠久失温煦滋养而脱出。
4、
湿热下注
:
湿热内蕴,下注大肠,迫使直肠脱出嵌顿不能还纳。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性的盆底解剖缺陷,经阴道分娩或便秘等导致长期腹压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吸收障碍,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盆地及会阴部支持固定直肠能力减弱而发。
【诊断】
(一)临床表现
病史
:
有长期便秘或腹泻的病史,特别是老人或中年经产妇。
主要症状
1、
脱出
:
直肠脱垂以肛门部肿物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回纳;随着病情的发展,不能自行回纳,需要用手复位,久之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严重者久行、咳嗽、下蹲等腹压增加时均可使之脱出,难以自行回纳。
2、
粘液血便
:
直肠粘膜脱出,可见少量粘液分泌物,偶尔擦伤粘膜是有滴血、粪便带血,或大便干燥时有少量出血,色鲜红。
3、
坠胀和疼痛
:
由于粘膜下垂,反复脱出,致使直肠或部分结肠套叠,压迫刺激肛门部,可出现坠胀感,或有里急后重感。严重者可有腹部或下腹部钝痛,疼痛多向下肢或会阴部放射。
4、
肛门潮湿和瘙痒
:
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分泌物沿肛管流出,或反复脱出,脱出部分暴露时间过长,容易受到刺激,致使分泌物增多,造成肛门周围皮肤潮湿、瘙痒。
5、
嵌顿
:
肛门直肠粘膜脱出,未能及时复位,以致局部静脉回流受阻,继而发生粘膜充血、水肿,并导致脱出部分嵌顿。随着嵌顿时间的延长,粘膜颜色追歼由红色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面粘膜糜烂坏死。
【
分度
】
I
度脱垂
:
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
3-5CM
,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自行回纳。
II
度脱垂
:
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
5-10CM
,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要用手回复。
III
度脱垂
:
为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脱出物长达
10CM
,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早期可采用辨证论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II
度以上的患者一般需手术治疗。中西药物保守治疗可以用于减轻出血、肛门潮湿等证。
(一)内治法
1
、脾虚气陷
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程度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血虚,面色萎黄或苍白者,加芍药、地黄以养血益气;脱肛较重,不能回纳者,重用黄芪、人参、升麻、柴胡,必要时加诃子、五倍子、金樱子以增强收敛固摄的作用;兼便溏者,加茯苓、薏苡仁、泽泻以健脾渗湿止泻。
2
、湿热下注
肛门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常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如肿痛出血较多者,加地榆炭、炒槐花、侧柏炭以凉血止血;伴发热。肛门灼痛,糜烂者,加金银花、连翘、马齿苋、黄柏等以增加清热解毒。
(二)外治法
1
、熏洗法
:
直肠脱垂日久肛门周围潮湿瘙痒者可用苦参汤熏洗以除湿止痒;若脱出肿胀,甚则表面溃破、糜烂,伴肛门坠痛,可用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
2
、外敷法
:
对脱出物可外敷五倍子散或马勃散以收敛固涩。
其他疗法
一、注射法: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粘连;注射到直肠周围间隙,使直肠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1
、粘膜下注射法:分为粘膜下层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
适应症:
I
、
II
度直肠脱垂,以
I
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
禁忌症: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者。
药物:
6%-8%
明矾溶液或
1:1
消痔灵注射液。
2、
直肠周围注射法
适应症:
II
、
III
度直肠脱垂。
禁忌症: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者。
药物:消痔灵注射液。
二、
针灸
:
体针及电针可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提肛穴;也可在肛门周围外括约肌部位用梅花针点刺。
三、
手术治疗:适用于
II
、
III
度直肠脱垂患者。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经肛门和经腹手术两大类,选择正确的术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①粘膜切除缝合术和纵切横缝术:适用于不完全性脱垂和轻度完全性脱垂。②直肠悬吊及固定术:对于完全性脱垂手术效果肯定。③直肠粘膜胶圈套扎术:适用于直肠粘膜内脱垂。在齿线上方粘膜脱垂处做
3
行胶圈套扎,每行
1-3
处,最多套扎
9
处,以去除部分松弛的粘膜。④经直肠行远端直肠粘膜纵行缝叠加硬化剂注射固定术:适用于直肠远端粘膜内脱垂和全环粘膜内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