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文化”思想根源
易和书院普及的「国学修心,五步到心」系统,指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在于修心:身心灵整体健康生命实修体系在国学修炼中,依易、医、儒、道、禅等诸家在历史不同阶段由于因缘不同而展现不同层面,借助回归象思、打通经络、心斋坐忘,内丹与禅修方法,达到“洗心”、“养心”、“正心”、“静心”、“明心”目的,不离自性。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生生不息的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这棵树的树根;这就是“心文化”的发源处。 在这棵大树上有五个主要的枝杈,它们分别是易经、中医、儒家、道家和禅宗。依照经典的源流,易经是用来洗心的;中医是用来养心的;儒家是讲正心的;道家是讲静心的;禅宗是讲明心的,都离不开“心文化”。
我们以修心梳理国学脉络,总结为:易道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和禅宗明心。所以诸位古圣先贤讲的是同一个修心的问题,不过是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才有各自的开显。
2
“心文化”的意义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修心,“修心”就是研学心的科学,心的文化:内心要得到快乐,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回归“心文化”可以回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修心的方法与原理:洗心->养心->正心->静心->明心。回归和重建古圣先贤“入静观象”的研经方法,整合发展出一条融会易、医、儒、道、禅,向内觉察向内观看的“国学修心次第”,包括易道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禅宗明心。
《国学修心,五步到心》中提出国学智慧的核心内涵是“心文化”。通过观
象思维的训练,开发人们原创的、动态的、整体、直观的右脑悟性思维,并以这一独特的视角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方法,贯穿易、医、儒、道、禅诸家,结合授课对象的不同需要(洗心,养心,正心,静心,明心),使学员掌握一套“修心开智”的学修方法,体认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修心价值。
3
“心文化”的文献依据
易道洗心---洗涤内心之意,比喻在修行之初除去恶念或杂念,转恶为善。相当于心理学的内在疗愈。《易经》是用来洗心的,一遍又一遍,直至洗的发白,发光。 《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可以说是《
易经》的名句。它说明了我们学易的目的,是要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用什么来清洗呢?就是用易道精神,再准确一点来说,就是通过乾(自强不息)坤(厚德载物)二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来清洗我们的内心。
中医养心---中华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以中医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中华养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命和谐与健康。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何谓“养心”?祖国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内守的心境。故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将其视为养生长寿秘诀。揭示了常保持身心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和畅,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儒家正心---儒家文化一贯强调做人应努力自省,并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就是正心。只有先“正”了“心”,“修”好了“身”, 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儒家的核心智慧所在。 儒家经典《
大学》说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家静心---道家思想倡导清心寡欲,虚怀若谷,使心灵保持在静的状态。道家创始人老子观察到芸芸万物生长发展循环往复之道,由此提醒天下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莫忘我们的根本初衷。只有回归初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安静和谐,才意味着万物与人类新的起点。这就是“静心”的深层含义。《
道德经》第十六章讲到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禅宗明心---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是由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与原始佛教不同的是,在其本土化。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本土化最鲜明的代表。最有标志性经典是《
六祖坛经》。 明心---识得常住真心,本自清静。这个心就是菩提心,人人皆可彻悟因妄念而迷失了的本心佛性。由此 “国学修心、五步到心”遵循古圣先贤的引导,依着人天佛法,步步增上,进趋大乘,直至菩提。
4
“心文化”的脉络体系
第一部分“心文化”起源
第二部分 梳理“象思维”视野下的国学脉络
第二模块:易经洗心-----鉴赏《易经》
第三模块:中医养心---鉴赏《黄帝内经》
第四模块:儒家正心–鉴赏《四书五经》
第五模块:道家静心---鉴赏《道德经》
第六模块:禅宗明心--- 鉴赏《六祖坛经》
5
“心文化”的修炼进阶
一 、易道洗心的修省---向内观看,走向光明
二、医家养心的修德---不治已病治未病
三、儒家正心的修养---儒家正心以治企
四、道家静心的修炼---道家静心以养生
五、禅宗明心的修行---断烦恼,开智慧
通过五步环环相扣的训练达到由浅至深“修心”效果。
6
易和观点
(一)易为国学之源
“易”指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 (变易-万物皆有尽时),又指“易”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是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不易---无限的可能性)身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要行中道, 持中观, 守中庸, 不要掉到任何一边去. 因为本质和现象本来就是一个的! (简易---阴阳和谐,日月同辉)---要改变世界, 不是去改变世界本身, 而是我们心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二)和为民族之魂
“心文化”视野下的国学修炼智慧---来源于我们祖先的易医儒道佛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和谐,这种和谐,虽起源于中华,可并不局限于中华文化,而是同体大道以东西方丰盈思想为载体馈赠于整个人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这种和谐,才是全人类文化真正的魂魄!
“心文化”视野下的国学管理智慧---“和”代表和谐世界 ,从我做起.中国思想文化之源泉,只有在与西方管理思想之会通中才能实现中国管理之创新。(来源网络 护理部 李向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