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风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7日 作者: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淤,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蹇涩或不语,或不经昏扑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我科2004年诊疗常规如下:
  【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神愦为主。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做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等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类证鉴别】
  1、痫症:昏迷时筋脉拘急,四肢抽搐,但为时较短,多吐涎沫,或发出异常叫声,苏醒抽搐即止,一如常人。二者可以鉴别。
  2、厥证:昏迷时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口眼喎斜,手足偏废,亦无四肢抽搐等症。
  3、痉证: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见昏迷,但无口眼斜,及半身不遂。
  【治疗】
  1.中药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神志有无改变,先分清中经络,中脏腑之不同。中脏腑者病重,又有闭证,脱证之分,须急救处理,以开窍启闭,回阳固脱为重点。中风救治后留有后遗症,治法又有差别。
  1)中经络:
  ①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则: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②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  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2)中脏腑:
  闭证:分型治之
  ① 阳闭: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则: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灌服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② 阴闭: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灌服苏合香丸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燥湿豁痰开窍。
  脱证:
  症状: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则: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1) 中风后遗症:辨证治之并配合针灸。
  半身不遂:
  ① 气虚血滞,脉络淤阻者: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为治则,以补阳还五汤加味。
  ② 阴虚阳亢,脉络淤阻者: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则,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① 风痰阻络者: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则,以解语丹加减。
  ② 肾虚精亏者:以滋阴补肾利窍为治则,以地黄饮子加减。
  ③ 口眼歪斜者:以祛风、化痰、通络为治则,以牵正散加减。
  2.特色治疗:
  针灸疗法
  体针: 取人中,百会,风府,内关,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
  耳针: 取神门,皮质下,心,枕,上肢,下肢等。
  【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