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有辨治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李琼1,滕龙2,李永勤3* 指导: 周信有4
(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 725 号,200032; 2. 浙江医院; 3. 兰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 4. 甘 肃中医药大学)
[摘要] 总结周信有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硬化的经验。认为外感毒邪,血络瘀阻,肝、脾、肾三脏虚损是病毒性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培补肝脾肾、理气利水是其治疗大法。通过应用 “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思路,创立了消积 1 号方治疗病毒性肝硬化肝郁脾虚及肝郁血瘀型、消积 2 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及虚瘀癥积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灵活把握攻补兼施,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并且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复方多法; 名医经验; 周信有
周信有 ( 1921—2018) ,男,苹果欧宝软件下载安装
终身教
授,国医大师,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70 余载,精研 《黄帝内经》,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善于应用 “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之法诊治病毒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可逐渐发展为肝癌[1]。临床上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乏 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等,也可无临床症状。其病理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抑制病毒等方
面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起效的优点[2]。周信有教授在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提出并倡导的
“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思路在诊疗中特色突出,现将其运用此法治疗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介绍如下。
1 瘀、毒、虚为基本病机
病毒性肝硬化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可归于中医学 “胁痛”“积聚”等范畴。本病的发生
与邪实、正虚密切相关。邪实成因有三: 一为肝络阻塞,瘀血内停; 二为病毒复制,使慢性活动性肝
炎发展为肝硬化; 三为肝失条达,气血瘀滞,血不循经,津液外渗而形成的腹水,即 《金匮要略》
中提到的 “血不利则为水”。正虚主要是指因肝、脾、肾三脏虚损,运化无力致新血不生,瘀血内
停,因此,形成了因毒致瘀,因虚致瘀,虚、瘀互结的恶性循环,使病情日益加重。
2 强调多法并用,整体调节
根据肝硬化邪实正虚的病机特点,在临证治疗时不论是肝功能代偿期 ( 症见肝脾肿大、面色黧
黑、舌暗、疲乏无力、食少纳呆等) ,还是肝功能失代偿期 ( 症见胁下癥积、腹水潴留、身体羸弱
等) ,针对邪实正虚,病属实邪非攻不除、正气不足而又难以胜任攻伐之证时多用攻补兼施之法。
2. 1 攻邪
针对邪实 ( 瘀血、毒邪、腹水) ,主要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利水之法。活血
化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增生的作用,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内胶原纤维的降解及纤
维蛋白溶解,或可抑制肝内胶原的合成,使肝脏回缩[3]。为了延缓或者逆转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为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代药理及临床证明,清热解毒药物可抗病毒复制[4]。理气利水类
药物,如茯苓、泽泻、猪苓等具有消除腹水的作用,可配合西药利尿剂,协同促进腹水的消退。
2. 2 补虚
针对正虚,其主要通过培补肝、脾、肾及振奋人体阳气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周老师在临床中发现,补益肝、脾、肾之品能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免疫检查的指标,这说明扶正补虚药可调控机体免疫机制,改善肝细胞功能。临床中发现,单纯针对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只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多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因该类药多为苦寒之品,不利于人体阳气的振奋,故周老师主张,配伍振奋阳气之药,如肉桂、桂枝、附子之类,可防阴寒之性太过,又可激发阳气,促进气血生长。
2. 3 灵活掌握攻补兼施原则,活血化瘀药须轻重并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理气利水之
法的综合应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分清虚实,以此作为遣方用药的基石; 攻补既要有所侧重,施以针
对性的治疗,又要统观全局,综合分析,进行整体调节。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时,须注意强弱并用,因
此,周老师用当归、丹参等养血活血,也辅以三棱、莪术、鳖甲,甚则水蛭等破血化瘀重剂。另
外,还需注意患者的体质强壮与否,尚耐攻伐者,配以汤药以荡之,常收良效,而对体质稍弱或者临
床基本治愈的患者则强调以丸药服之,以除病根。
3 证治分型
3. 1 肝郁血瘀型
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泄,泻
后痛减,身目发黄而晦暗,舌苔白腻,脉弦细或细涩。可用消积 1 号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 虎杖
20 g,茵陈 20 g,板蓝根 20 g,党参 20 g,麸炒白术20 g,黄芪 20 g,赤芍 20 g,丹参 20 g,莪术 20 g,延胡索 20 g,醋鳖甲 30 g,枳实 20 g,炙甘草 6 g。
方中虎杖、茵陈、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以祛邪,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扶正培本。据现代研
究,党参、白术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组织灌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调节蛋白比
例,即能较好地升高白蛋白,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而且有抗凝血和利尿作用,有利于腹水
消退[5]。黄芪与党参、白术均为扶正益气常用之品,临床常相伍为用,其效益显。赤芍、丹参、莪
术、延胡索等以活血祛瘀,消坚破积。若证偏肝肾阴虚,口苦舌干,手足心热,舌质红绛,可加沙
参、麦冬、生地黄等滋养肝肾。湿热重者可加山豆根。
3. 2 虚瘀癥积型
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 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可用消积 2 号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 党参 20 g,麸炒白术 20 g,黄芪 20 g,淫羊藿 20 g,仙茅 20 g,仙鹤草 20 g,醋鳖甲 30 g,赤芍 20 g,丹参 20 g,三棱 15 g,莪术 15 g,鹿角胶 9 g ( 烊化) ,大腹皮 20 g,猪苓 20 g,茯苓 20 g,泽泻20 g,车前子 20 g ( 包煎) ,益母草 20 g,北柴胡9 g。另: 水蛭粉 5 g ( 分早晚冲服) 。
本方以淫羊藿、仙茅、仙鹤草、党参、白术、黄芪、鹿角胶扶正培本,补益脾肾,健脾渗湿,温
阳化水; 赤芍、丹参、三棱、莪术、益母草、水蛭等活血祛瘀,消坚破积,祛瘀利水。柴胡、大腹皮
疏肝理气消滞。若偏肾阳衰微,症见肢冷神疲、呼吸气促、面色黧黑、腹水臌胀等,加炮附片 9 ~
15 g ( 先煎) 、桂枝 9 g 以补肾益火,温阳化水。若食管静脉曲张,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史者,破血祛
瘀重品宜少用或不用。
3. 3 重视患者心理调节
“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治疗。疑难重
病的患者,大多思想包袱沉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临证应耐心与患者交谈,建议患者正确对待疾
病,消除精神紧张,减轻思想压力,少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很多患者从
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有利于疾病向痊。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32 岁,2015 年 8 月 10 日初诊。主诉: 两胁疼痛,肝脾肿大 5 年。患者于 15 年前诊
断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多次出现腹水、吐血。2015 年 3 月因大量吐血和腹水住院治
疗 3 个月,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彩色 B 超检查结果: 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脾肿大,腹水。检验报
告: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 460 U /L,门冬氨酸氨 基 转 移 酶 ( AST) 385 U /L,总 蛋 白 ( TP)
59 g /L,白 蛋 白 ( ALB) 16 g /L,球 蛋 白 ( GLB)43 g /L,总 胆 红 素 ( TBil) 24 μmol /L。刻 诊: 疲乏,两胁疼痛,肝脾肿大,右胁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纳差,面色黧黑,牙龈出
血,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脾
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治宜培补脾肾、祛瘀化癥、利水消肿。处方: 北柴胡 9 g,茵陈 20 g,
丹参 20 g,莪术 12 g,党参 15 g,麸炒白术 20g,炙黄芪 20 g,淫羊藿 20 g,仙茅 20 g,仙鹤草20g,女贞子 20 g,醋鳖甲 30 g,五味子 15 g,大腹皮20 g,猪苓 20 g,茯苓 20 g,泽泻 20 g,白茅根20 g。30 剂,每日 1 剂,水煎 服。另水蛭粉 5 g,分2 次冲服; 三七粉 3 g,分 2 次冲服。上方稍施加减,连续服用 3 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肝功能已接近正常,ALT 38 U/L,AST 35 U/L,TP 66 g /L,ALB 40 g /L,GLB 26 g /L,TBil 20 μmol /L。效不更方,守方施治 1 年,2016 年 8 月 14 日检查显示,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
按: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喜条达恶抑郁”治疗上
应当顺其性,采用疏肝之法因势利导。正如 《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 “有谓肝于五行属木,木性
原善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故方中用柴胡顺其肝性,疏肝解郁,
调达气机; 肝木横逆犯脾易致脾虚,故见疲乏、纳食不佳等症,方中予以党参、麸炒白术、炙黄芪、
茯苓等益气健脾,扶正培本。脾肾两虚,水液内停,津液不归正化,故见腹胀腹水、全身浮肿、小
便不利等症,方中予以党参、炒白术、炙黄芪、茯苓等健脾化湿,加猪苓、泽泻,增强利水祛湿之
效。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故见面色黧黑、牙龈出血等血瘀之证,故用丹参、莪术、水蛭、三七等以
活血祛瘀,消坚破积,加鳖甲一味,增强软坚散结之功。淫羊藿、仙茅补肾助阳。女贞子、五味子滋
补肝肾。全方共奏培补脾肾、祛瘀化癥、利水消肿之功。
参考文献
[1]耿明凡. 慢乙肝发生 HBeAg 血清转换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中医药的 治 疗 作 用[D]. 北 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0.
[2]徐列明.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 2) : 9-11.
[3]方华珍,丁成华. 活血化瘀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体会[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 3) : 60-61.
[4]邢世华,李晓波.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 4) : 464-468.
[5]白珺,李斌,冉小库,等. 白术对脾虚动物利水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 9) :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