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相关发热
癌性发热通常出现在午后或夜间发热,一般是由于肿瘤生长速度超过正常细胞的生长速度,机体由于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供不应求,导致肿瘤细胞大量坏死液化,坏死细胞释放大量的致热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致使人体发热,一般温度持续在 37.5℃ -38.5℃左右。大多数中晚期的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消瘦,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抵御肿瘤生长对机体产生的破坏致使发热。西医常使用物理降温、消炎痛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方法,但疗效不显著。而针灸刺通过疏肝理气,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及通经活络从而达到治疗癌性发热的目的,可以辩证治疗癌性发热。肝气郁滞证:可选用内关、足临泣、外关穴、丘墟、合谷穴;阳明腑实证:当选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脾俞、公孙、天井等穴位;阴虚发热证:宜选用百会、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命门、肾俞、足三里、涌泉;阳虚发热证:选穴可取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天枢、曲池。
二、肿瘤及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是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呃逆、呕吐以及 食欲减退、腹 泻等症状。我科针对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胃复安、雷莫司琼等作为基础止呕方案。研究显示:针刺疗法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逆止呕,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联合西药治疗胃肠道反应效果更佳,也明显缩短患者胃肠反应时间,能增加胃的最大耐受压力、容积和顺应性,也能能够通过提高内脏感觉阈值提高胃顺应性来缓解胃肠肿瘤患者化疗时的胃肠反应。常规通过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下脘和气海等穴联合西药治疗。
三、化疗相关周围神经毒性
化疗药奥沙利铂、多西他赛、顺铂、长春地辛等化疗药物会对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损伤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异常等,部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果发生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症状,西药治疗主要通过口服甲钴胺或静脉补充维生素B12治疗,我科常规应运活络洗液外用及相关辩证中药汤剂外洗治疗。但中医针灸在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疗效。研究显示:针灸通过降低超敏反应、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来缓解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常规通过针刺曲池、合谷、太冲足 三里、三阴交、陷谷、阳 陵泉、足临泣等穴治疗,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四、化疗相关骨髓抑制
顺铂或多药联合化疗后往往会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减低,骨髓抑制I度不干预可自行恢复症状,或通过足三里、脾俞等相关穴位贴敷辅助提高升高白细胞速度;II度到III度常规需要口服我院我科制剂益髓生白胶囊或口服利可君、维生素B4等升白药物治疗;III度或IIII度者感染风险高,常需要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生物制品以升高白细胞。
而祖国针灸在治疗白细胞减低骨髓抑制也有良好作用。常规通过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膈俞、血海穴,配合西药辅助治疗可缩短白细胞提升时间,缩短患者因白细胞减低造成的相关疲乏。
当然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同体质对化疗药物的治疗反应迥然不同,针刺不仅可以在癌性发热、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等有良好的作用,也可通过辩证取穴治疗其他化疗相关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