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手法说明:
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转扳法、其他特色手法治疗。
(二)针灸疗法:
主穴:肾俞、腰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后溪、申脉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选穴:主穴配合膈俞、三阴交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选穴:主穴配合腰阳关、委阳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选穴:主穴配合外关、曲池、合谷
4、肝肾亏虚证
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肾阳虚证选穴:主穴配合腰阳关、大杼
肾阴虚证选穴:主穴配合三阴交、太溪
5、气虚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选穴:主穴配合膈俞、三阴交
(三)牵引疗法:
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左右,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急性期慎用牵引。
其他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等。
(四)针刀疗法
采用小针刀、刃针等疏通经络、舒筋解痉。
(五)物理治疗
射频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电子灸疗仪、经络导平治疗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项选择性治疗。
(六)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利于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
1.游泳疗法:可每日游泳20—30分钟,注意保暖,一般在夏季执行。
2.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致90度,双足掌平放床上,挺起躯干,以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膝稍向两侧分开。每日两次,每次重复10—20次。
3.“飞燕式”:患者俯卧。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七)护理
1.急性期的护理:
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①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TDP灯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5)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X 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
评分 |
结果 |
||||
下 腰 痛 |
||||||
1 |
无 |
3 |
||||
2 |
偶尔轻度疼痛 |
2 |
||||
3 |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
1 |
||||
4 |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
0 |
||||
腿部的疼痛和/或者麻木感 |
||||||
1 |
无 |
3 |
||||
2 |
偶尔轻度疼痛 |
2 |
||||
3 |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
l |
||||
4 |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
O |
||||
步 态 |
||||||
1 |
正常 |
3 |
||||
2 |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
2 |
||||
3 |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
l |
||||
4 |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l00米 |
0 |
||||
直腿抬高试验 |
||||||
l |
阴性 |
2 |
||||
2 |
30-70度 |
1 |
||||
3 |
小于30度 |
0 |
||||
感 觉 障 碍 |
||||||
1 |
无 |
2 |
||||
2 |
轻度障碍(非主观) |
1 |
||||
3 |
明显障碍 |
0 |
||||
运 动 障 碍 |
||||||
1 |
正常(肌力5级) |
2 |
||||
2 |
轻度力弱(肌力4级) |
l |
||||
3 |
明显力弱(肌力0-3级) |
0 |
||||
膀 胱 功 能 |
||||||
l |
正常 |
O |
||||
2 |
轻度排尿困难 |
一3 |
||||
3 |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
一6 |
||||
项目 |
严重受限 |
中等受限 |
无受限 |
|||
1 |
卧床翻身 |
0 |
1 |
2 |
||
2 |
站立 |
0 |
1 |
2 |
||
3 |
洗澡 |
0 |
1 |
2 |
||
4 |
弯腰 |
0 |
l |
2 |
||
5 |
坐(约1小时) |
0 |
1 |
2 |
||
6 |
举或拿物 |
0 |
1 |
2 |
||
7 |
行走 |
O |
l |
2 |
||
总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