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信有学术思想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作者:

 

周信有,男,1921年2月出生,逝世于2018年5月,山东省牟平县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苹果欧宝软件下载安装 终身教授,政协甘肃省第五、第六届委员,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甘肃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2004年被评为“才艺长寿星”;2005年6月被国家选定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2017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医大师。

学术起源:周信有15岁时,投拜当时安东名医李景宸、顾德有门下学习中医之术。1941年,日本统治下伪满政府实行汉医考试,他应试合格,获得《汉医许可证》,取得中医师资格,从此开始了一生的中医生涯,时年20岁。1960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担任《内经》课教学,197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且享有盛誉的周信有,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医疗事业,从北京首都调到甘肃。从教精研经典,对《内经》进一步系统、全面、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体会到中医学有其自身一套从基础到临床、从预防到治疗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中体会到“学习与研究《内经》,就是要研究唯物观、辩证观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由这一思想延伸而成的系统论、整体论的观点”。他精钻深究《内经》,《内经》是他学术思想的渊源。

主要成就:1964年参与编写出版了全国中医院校二版教材《内经讲义》,在学界较早归纳出内经的理论体系,并条分缕析,规范了内经的研读、教学和运用框架,奠定了中医药高等院校内经学教学基础。他还先后著述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生死秘要》、《中医内科急症证治》、《老年保健》等。其中《内经精义》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决生死秘要》一书后经台湾再版发行,对弘扬中医学和交流海峡两岸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在临床科研上,研制推出中药新药“舒肝消积丸”和“心痹舒胶囊”,对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冠心病疗效显著。并已通过省级鉴定,作为国家级中药新药上报国家新药审批中心。所写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辨治体会与舒肝消积丸的研制》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国际优秀成果奖;《冠心病的辨治体会与心痹舒的研制》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一等奖。

学术特点:

1、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

他精钻深究《内经》,《内经》是他学术思想的渊源。他说“中医学的形成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又接受了《内经》的唯物观、辩证观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由这一思想延伸而成的系统论、整体论的观点”。周老学术造诣精深,知识渊博,深谙《内经》经旨,兼通诸家之说,善治疑难杂症,屡起顽疾沉疴,临床经验丰富。周老常言:“尽管《内经》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但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统领全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观”的哲学思想。这一基本观点,使中医学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中医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时独特的思维方法,即从宏观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人体生理、病理;用整体调节的方法去协调阴阳,以达恢复机体平衡,治疗病痛的目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恒动观是《内经》学术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中医学术的指导思想”。

2、中医宏观辩证和西医微观辩证结合

他还认为中医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轨道,必须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长处,与现代科学的成就相联系,使之逐渐转移至中医现代化道路上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关于中西医结合,周信有的观点是: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中医传统“宏观辩证”的方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微观辩证”的方法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在临床上周信有既重视宏观辩证,又不忽视微观辩证。他认为“微观辩证”对中医判断临床疗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客观指标,对疗效标准的认识就更加客观全面。周信有对发展中医的认识,既强调 必须保持中医特色、承袭其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又重视同现代科学成就相联系,使现代的科学成就更好的为中医临床服务,西为中用。辩证时,只有既重视宏观症候的表现,又不忽视微观病理变化,才能准确把握病机,抓住共性,区别个性,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这一见解为临床采取综合措施治疗各种肝病提供理论依据。

3、复方多发、综合运用、整体调节

周信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古今大量专方、验方进行了深入研究临证,在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反对墨守一方一法,自拟“复方”治疗肝病验方。正如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说:“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而这种相互联系、全面兼顾、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法与原则,正是中医学系统观、整体观在临床治疗上的体现,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临床实践中,他遵古而不泥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临证思路与遣方用药特点,能够“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

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周老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指出:“由于肾主先天,脾主后天,肾为元阴元阳之所在,脾为气血生化之泉源,因此肾与脾都与人之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及其寿夭密切相关。所以在扶正补虚、防老抗衰的用药方面,应以培补脾肾的药物为首选。”周老同时还认为,根据《内经》“阳生阴长”、“阳化气,阴成形”的原理,以及张景岳“生化之机,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李中梓“补气在补血之先,而养阳在养阴之上”的学术观点,培补脾肾主要应以培补脾肾之阳即温阳益气为主,这也符合《内经》“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治疗原则,通过温补脾肾阳气,促进气化功能,自能生精化血,无形生有形,周老强调指出:“中医传统补方,在组方原则上,虽然以补为主,但绝非纯补,而是补中有通、开合并济,正如《知医必辨》所谓‘善用补者,补中有开’。而根据阴阳、气血互根互用的辩证关系,在药物配伍上又要补阴以涵阳、扶阳以配阴,或气血兼顾、益气生血。”现代医学也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减退,机体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从而促使或加重衰老。这也就决定了老年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多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因此在重视补虚的同时,根据辨证,还应适当辅以通利之品,以利于气化的升降出入。

代表性临床经验:

1、肝病的治疗经验:周信有尤其擅长对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他认为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硬化的病机不外湿热、虚、瘀为主,而表现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特点,瘀、毒、虚为基本病机,治疗以清解、补虚、祛瘀综合运用为治疗原则。清解祛邪是针对湿热邪毒而施治,补虚扶正的目的是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功能,根据中医学“肝病传脾”、“乙癸同源”的理论,肝病补虚当以培补脾肾为主,脾肾为气化之源,补益脾肾不仅可以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和机体抗病能力,亦能促进病毒的清除。活血祛瘀的目的是针对“瘀”而施。周信有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始终以攻补兼施为原则,重用培元补虚、补益脾肾之品,即所谓“扶正以祛邪”。并注重疏肝理气之品的运用。他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关系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机调畅则升降自如,反之气机不调则升降失序。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特点, 将乙肝分为湿热未尽、肝郁脾虚、气阴两虚和虚瘀症积等4种类型。但临床四型之间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交错出现。因此, 对本病的诊治, 周老认为既要侧重抓住各型的特点, 又要综合分析, 始为得当。 既要重视望、闻、问、切,注重整体辨证, 借助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所得出的微观指标亦是必要的,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证型分类更加准确。总结湿热、虚、瘀贯穿疾病全过程的特点, 在治疗上清解、补虚、祛瘀三法综合运用方能收效显著。为此, 周老拟定一基本方, 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 临证时, 可随证加减。基本处方 :柴胡9 g、虎杖20 g 、茵陈20 g、板蓝根15 g、当归9 g、丹参20 g、莪术9 g 、党参9g 、炒白术9 g、黄芪20 g 、女贞子20 g、五味子15 g、茯苓9 g , 水煎服, 1 日1 剂, 3 个月为一疗程。临证时再随证加减。如湿热偏重或有瘀胆现象者, 方中茵陈可重用至40-60g; 虚羸不足严重者, 如偏阳虚, 酌加制附片、淫羊藿、仙茅以温补肾阳; 如偏阴虚, 酌加生地、枸杞、麦冬、何首乌以滋补肾阴; 纳差者加砂仁、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 气滞而肝区痛甚者加川楝子、枳实、郁金; 血瘀甚者加赤芍、旱莲草、泽兰、姜黄等以柔克刚之品, 而不用桃仁、红花。临证经验表明, 治疗乙肝单纯从病原学观点出发, 选用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苦寒药进行组方, 往往疗效不甚理想。周老认为, 对于虚甚、肝功较差、血清白蛋白含量异常者,除祛邪外, 应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肝肾之品, 方能使病症得以改善和恢复。说明扶正补虚药物可调整机体的免疫机制, 促进肝功的恢复, 有利于病毒的消除和抗原转阴。周老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虽在肝, 但绝不能肝病治肝”, 要从整体上认识疾病和把握疾病, 真正领悟“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的内在含义。故在治疗慢性肝炎时, 不忘调节脾、肾、胆等其他脏腑的功能, 他认为“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周老对古今大量治疗肝病的专方、验方进行了深入研究与临证,在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反对墨守一方一法,自拟“复方”治疗肝病验方。并研制推出国家级中药新药“舒肝消积丸”(国药准字Z20010044)对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

2、冠心病的治疗经验:周信有在处理其它诸多疑难重症时往往得心应手,对血液病、冠心病、肺心病、痹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中西疾病,均有心得体会。周老根据素问·痹论:“胸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金匮要略“胸痹,不得卧,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认为其病机是血瘀,因此,将冠心病分为如下几种证型:(1)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型:症见心悸、胸闷、心痛、痛有定处,气短,头晕疲乏,舌质紫暗、脉弦细或结代。(2)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症见胸闷心悸胸痛,痛有定处、五心烦热,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口干,舌质淡红,胖嫩,脉细数。(3)阴虚阳亢,血脉瘀阻型: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心悸,五心烦热,口干,头晕耳鸣,颜面潮红,舌质红,脉细数。(4)心肾阳虚,寒滞血瘀型是4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持续性胸痛,放射至肩背,胸闷,心悸,疲乏,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舌质紫暗,脉沉细或结代。根据张仲景“瘀血内停,津液涩渗,停而为痰”及清·唐容川《血证论》膏脂不归正化,由虚及痰及血,痰瘀同源,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瘀血不去,则新血断无生理,… …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提出“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具体治则:(1)益气补肾:是针对本虚气虚扶正培本的一种治疗方法(2)活血祛瘀: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疏通血脉,改善血流量是治疗冠心病很重要的治疗原则。(3)宣阳通痹:宣发阳气,通调气机,消除痹阻。(4)芳香开窍:适用于冠心病急性发作,瘀血、瘀浊蒙闭心窍的方法。将这4种治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自创心痹1号方剂为基本方,灵活加减,通治冠心病。基本方:瓜萎9g,川芎15g,赤芍15g,丹参20g,郁金15g,延胡索20g,生山楂20g,地龙15g,桂枝9g,降香6g,黄芪30g,淫羊藿20g,三七粉5g(早晚分服),水蛭5g(早晚分服)。用黄芪、淫羊藿益气补肾,一个补先天,一个补后天,相得益彰,它们具有通补兼施的双向调节作用,非常适合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黄芪能通利血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淫羊藿温肾助阳,温补肾阳,上煦心阳,以通血脉,达到疏通瘀阻的目的,中医学认为,淫羊藿辛、甘、温,偏燥,升而不降,阴虚相火妄动不宜用,而周老认为其味甘、温、偏平,温而不燥,升中有降,没有升阳动火之弊,对于临床一切虚实夹杂的病证都应用之,近代药理研究:淫羊藿有抗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还有降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不会因补致瘀,通中有补,不因通而损正,一味药可以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多途径多层次的整合作用,这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用大队的活血药(丹参、川芎、赤芍、三七 )等活血通络理气止痛,尤其三七,周老认为,具有祛瘀抗纤维化,修复细胞组织病理损坏作用。瓜篓宽胸理气、桂枝、降香温经止痛,生山楂能人血分而活血散瘀、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水蛭具有祛瘀、通调水道,降血脂,对于心病心肌损害缺血性脑中风都有作用,水蛭一般晒干、研粉,装入胶囊服用,因其有腥味,早晚各服2.5g。综观全方,配伍严谨,整体调节,标本兼治,实为治疗冠心病之佳剂。周老认为其病理特点为气虚血瘀、虚实夹杂。常用益气补肾、活血祛瘀、宣阳通痹、芳香开窍四法诊疗冠心病,体现“复方多发、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思想。研制推出国家级中药新药“心痹舒胶囊”(批号:960302)对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国医大师思想传承创新

一、基于“守正创新”的中医传承理念,团队“守正”传承挖掘周信有教授临床经验及系列验方对肝脏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第二代传承人王道坤教授传承周信有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秉承《黄帝内经》之渊源,揽仲景之堂奥,谙熟东垣之学,采敦煌医学之精粹,集亲身实践之心得,又教《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诸课,博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于西北甘肃基层行医数十载,关注西北地区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因此学术精深,识用精微,善治脾胃系多种疾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顽固性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诊疗颇有建树,合著有《现代中医内科学》、《从医必读》、《决死生秘要》等论著。曾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2008年王教授主编的《新脾胃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学术经验和诊疗特色。王道坤积极关注地方重大疾病,宗《内经》“治未病”和“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之旨,把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作为研究重点。1、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理论的应用,2、重视温补脾肾以防治重大疾病,3、重视痰瘀理论在辨治中的应用,4、重视病证结合且须细辨病机规律;认为:①、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基本病因病;②、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病机特;③、痰瘀互阻,毒邪侵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演变的主要病理症结。5、重视辨证论治且能多法合用。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属于长期慢性疾病演变而成,其临床症状因人因病情而复杂兼见,一法一方难以奏效,故王道坤秉承国医大师周信有“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思想,临证中通过明确辨证后,遵辨证分型但不拘泥于方证对应,根据主证与兼症灵活加减化裁,寓通于补,攻补兼施,在健脾益胃基础上,或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或化痰袪瘀,攻逐毒邪;或清利湿热、行气导滞;或疏肝和胃,化瘀消痞等等,多法合用,以求速效。“方证论治”始终贯穿于临床诊疗实践。经过多年实践,确立“温补脾肾”、“宣通气机”等法,创拟治萎防变胶囊(甘药制字0401873),景芪愈溃胶囊(甘药制字 0401871)胃萎灵胶囊(甘药制字 0401872)系列院内制剂,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已经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省内推广。

二、1、中医药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的工程,也目前中医药领域首要任务,因此对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国医大师周信有传承工作室在我院消化科(脾胃病科、肝病科)于2017年已经成立。目前为加强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发挥国医大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第三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并将国医大师周信有工作室列为第三批传承工作室,以张志明、汪龙德、刘俊宏、段永强等第三代传承人主要开展所有病历、成才要素(重点突出治学要领)、思辨特点、养生经验研究报告、经验方、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影像资料等均按照信息采集的统一要求采集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上传至综合信息库,为横向课题提供基础资料。对消化系统胃食管返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乙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重症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及疑难重症胃肠肝胆胰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治及研究。传承工作室与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开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并基于周信有国医大师关于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中医传统“宏观辩证”的方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微观辩证”的方法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在临床上周信有既重视宏观辩证,又不忽视微观辩证。他认为“微观辩证”对中医判断临床疗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客观指标。第三代传承人继续传承周信有国医大师及王道坤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中医药防治肝病、中医药防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1、基于脑肠轴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症(IBS)肠道微生态及水液代谢组学的研究;2、基于脑肠轴探讨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肽组学及疏肝健脾法干预的研究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及肝病的研究:1、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及疏肝健脾法的干预研究;2、疏肝健脾法调节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大鼠水液代谢及肠道通透性的研究;3、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大鼠肠粘膜相关菌群及粪菌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PAR-2mRNA基因表达及ZO-1蛋白表达,检测粪便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寻找肝郁脾虚型IBS肠道菌群紊乱的客观依据,探讨疏肝健脾法对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4、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多肽组学及疏肝健脾法干预研究、差异表达肽的定位分析以及平胃胶囊含药血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下丘脑、脊髓背根、胃粘膜、肠粘膜组织细胞的影响;5、研究化纤保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MMP-2.TIMP-1表达的影响)、二申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窦内皮细胞(SECs)变化模式与通透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均取得良好的成效。6、化纤保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7、基于脑肠轴研究平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子机制 8、从“脾主思”探讨cAMP/PKA-CREB通路在脾气虚证大鼠脑肠区域中的交互响应及四君子汤干预效应;9、《敦煌古籍医经医理类文献英译及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及著作。代表著作: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中西医临床

3、团队具有开发、研制专科新制剂的能力,开发出院内制剂:利胆和胃胶囊(甘药制备字Z20200565000);平胃胶囊(甘药制字Z120022224)、姜石颗粒(甘药制字Z2016002)、萎胃灵胶囊(甘药制字Z0401872)、化瘀软肝胶囊(甘药制字Z2016004)系列等院内制剂,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院内制剂化瘀软肝胶囊,是由《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并结合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学术经验研制而成,由鳖甲、龟板、柴胡、枳壳、丹参、赤芍、炒白术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行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在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方面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三、团队始终以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肝纤维化、幽门螺旋杆菌等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团队的研究内容围绕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国医大师的临床(实践)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实践)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总结提炼。结合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重点选择国医大师擅长病种或技术专长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标准。开发院内制剂或特色制剂。深入挖掘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实现临床成果转化。1、主要研究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肝病的防治; 2、中医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优势特点,3、中医中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联合使用抗HP、肝纤维化等疾病的实验研究。4、针对周信有教授在对肝病、血液病、冠心病、肺心病、痹症等中西疾病,均有心得体会,悉心研究周老“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临证思路与遣方用药特点,及诊疗诸多其他杂病和疑难重症临床经验。

四、周信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之辨析

周信有认为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作用,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木火刑金的症候。凡是由气病引起的呼吸喘急,胸部痞闷之证都属肺病范围。病机多表现为肺气不利,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肺者气之本。”《素问.调经论》谓:“肺藏气”。后世医家谓:“肺者气之本,肺气降诸气皆降”。周信有认为肺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肺气不利而引起的肺气上逆与郁滞的病理特点。其病机为肺气有余,气滞痰壅、肺失速降。在治疗上,不能离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还应考虑降肺利气,考虑补肺益气温阳以治其本,考虑佐以蠲饮化痰利肺之品以治其标。这样标本兼治、补利兼施、扶正培本、恢复肺阳。

围绕“肝脾同治”理论,团队带头人张志明教授“创新”提出了从脾肺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临床团队潜心对肺炎、肺纤维化及COPD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出了“苏前止咳合剂”、“健脾化痰通腹方”,对咳嗽、COPD等疗效极佳。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张志明教授团队根据甘肃高原地区新冠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总结了一系列“甘肃经验”,凝练了切实有效的“甘肃方剂”(扶正避瘟方、宣肺化浊方、清肺通络方、益肺健脾方)在全省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先后支援武汉、白俄罗等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钟南山院士的称赞和肯定。科研团队成员在新冠肺炎、肺癌微环境、辐射等所致的肺损伤性疾病及防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的大数据和体内外实验等现代方式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形成了“多点微调”“全面增效”的中医药作用特点,发表SCI论文篇,CSCD等有影响力的文章论文篇。亟需开发形成临床新药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结:周信有学术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 “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观”的哲学思想。这一基本观点,使周信有学术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周信有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时独特的思维方法,即从宏观的、恒动的角度去观察人体生理、病理;用整体调节的方法去协调阴阳,以达恢复机体平衡, 在临床实践中,他遵古而不泥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临证思路与遣方用药特点,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够“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