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缓解期
患者经前阶段治疗后,病情出现相对平稳势态,外邪得到控制,寒热特点已不明显,但由于邪恋正虚,阴伤气耗,每致迁延反复甚至发生变证。此阶段喘、咳、痰、悸、紫、肿等症状已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因久咳久喘.肺病日深;肺肾俱虚,心气、心阳衰竭,气阳亏虚,心脉瘀滞;痰、瘀、水饮交错为患仍然困厄。在治疗上需心肺同治,曹老师自拟强心煎(葶苈子、玉竹、香加皮)施治。香加皮是曹老师多年治疗心衰的经验用药,具有温阳利水强心之效,近年对此亦有颇多研究报道。
曹老师认为,正虚是肺心病渐进加重之根本,正虚涉及五脏,非独为肺。肾虚而不纳气,可见“下虚”之候;复感外邪,痰瘀作祟,壅阻肺气,而致“上盛”之证;脾胃纳运失职,中焦升降反逆,痰湿复积,病情重笃可察。此际气虚是正虚之核心.气虚不能御邪、消痰、活血、行水,病体迁延难复.危候四伏。曹老师喜重用黄芪,用量至少30g;除益气升阳外,还取其健脾(培土生金)、托毒、补气生血之意.并可防止“宗气”下陷之虞。但曹老师认为.黄芪毕竟有升提之性,若胸中气壅仍著,则量不宜过大,与降气之品配伍效果更佳。本阶段心气、心阳虚衰逐渐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心气(阳)虚,鼓动布散乏力,血行瘀滞,心悸、咳喘加重;瘀血与痰湿、水饮互生互化,且同为阴邪,病情成迁延之势(湿性黏腻)。曹老师认为,此际水肿反复或不退,根本仍然是阳气不足,以心为本,他脏为标。治疗上强调益气温阳。多在强心煎中酌加葫芦巴、桂枝、淫羊藿、附子等;但曹老师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旷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之旨,方中除五竹外,常加麦冬养阴.以求阴阳并调。
曹老师认为,本阶段痰瘀仍然是病理关键。痰瘀滞肺,肺气壅滞,宣降失职,胸憋气喘,口唇紫绀反复不已;治节失司,津血难行,阴霾笼罩,心阳被遏,肾阳受困;血瘀日久而见血虚,所谓“瘀血存内,新血不生”,诸脏失养。曹老师临床分析血瘀时,特别注意观察舌下脉络有无紫暗迂曲及其变化.并将此作为用药是否见效的重要观察依据之一,治疗上常用当归与紫苏梗相伍。
曹老师认为,肺动脉高压主要系肺肾心俱虚,痰瘀壅滞,气失摄纳,百脉难朝所致;缓解期的病机特征概括起来不外虚(气虚,阳虚、阴虚)、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四端。曹老师在治疗中除补肺纳肾外,注重活血化瘀药的应用,特别善用水蛭、地龙等虫类药物(研粉服用),必要时使用红花,血栓(塞)通、川芎嗪、丹红、疏血通注射液等;除痰湿,需化痰与理气并用,《医学正传》强调“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曹老师喜用桔梗、竹沥、薏苡仁相伍。
相当多的肺心病患者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等症,事实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每以脾胃症状为首发。曹老师认为,这一方面提示治疗上需要培土生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脾虚胃滞问题;在治疗上多辨证使用党参、白术、厚朴、茯苓、枳实等。曹老师还喜用莪术,认为该药能消积,破血,行气,可谓一举三得。一般用量在30g左右。
曹老师认为,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吸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严密观察。对临床不适合用糖皮质激素者,曹老师喜用穿山龙,认为此药有化痰、止咳、活血、平喘作用。曹老师治疗肺心病强调个体化施治。反对长期使用抗生素;重视气机调理与痰瘀同治,鼓励患者“冬病夏治”。他临证重视《素问》“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原则,注意抓住疾病的本质,寻找病证不同阶段的根本矛盾,辨别病变进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不断总结经验,并汲取现代中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3 典型病例
曹某,女,65岁。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8年,慢性肺心病5午。2003年10月15日初诊前10天感冒后喘咳、胸闷、心悸加重,不能平卧,咯黏痰,色微黄,腹胀纳差.白汗畏冷,尿少便于。检查见:紫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湿哕音,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十),下肢水肿,舌质暗,舌下青筋显露,苔白微腻,脉细滑。辨证为心肾阳虚,痰瘀互阻,兼感外邪。曹老师处方:紫苏子12g、白芥子12g、莱菔子9g、葶苈子15g、陈皮12g、半夏12g、石菖蒲20g、桃仁12g、红花12g、鱼腥草20g、连翘20g、金银花20g、瓜蒌20g、薤白15g、茯苓15g、紫菀12g、款冬花12g,4剂。西药予基础治疗(吸氧、抗感染)。二诊,药后喘咳、胸闷、水肿减轻,仍痰黄,伴纳差乏力;上方加黄芪302、桑白皮20g、竹沥10ml,5剂。三诊,喘咳、胸闷明显减轻,可平卧,痰白,腹胀、便干,仍有轻度水肿;上方去连翘20g、金银花20g,加桂枝12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麦冬12g、茯苓加至20g,7剂。四诊,药后尿多,喘咳、胸闷、腹胀显著减轻,活动后心悸、气短,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滑;上方去鱼腥草、白芥子、莱菔子、竹沥,加玉竹20g、香加皮12g,7剂。患者服药后喘咳、胸闷、心悸等症状显著改善,纳增,肿退,二便调。曹老师继以葶苈子15g、紫苏子12g、玉竹20g、香加皮12g、黄芪30g、陈皮12g、半夏12g、石菖蒲20g、丹参12g、红花12g、薏苡仁20g等药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服药20余天,本地虽气温波动甚剧,但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