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慢输型便秘是由于胃肠道传输障碍而致的便秘,其病因不明,症状顽固,治疗困难,现代医学对本症治疗最终多采用结肠切除或次全切除等外科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且远期疗效并不十分满意。中药内服治疗便秘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和广泛临床基础,但滥用“泻剂”治疗,反使症状加重。笔者结合我院治疗便秘的多年经验,浅谈体会,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结肠慢输型便秘属中医“气秘”,“冷秘”,“脾约”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若中气不足,无力宣导大肠,或肾气乏力,气化不足,都会引起传到失司或传化艰难而致便秘。临床中我们发现结肠慢输型便秘与当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过食肥甘等病因直接相关。这些病因皆可导致火邪内蕴,耗气伤津,传导失司。加之滥用泻剂,更致气损津亏,便秘愈甚,尤其老年人,本身胃气已虚,脾肾阳气功能低下,气化乏力,若遇上述致病因素,便秘之症更为顽固。正如《丹溪心法·燥结》所云:“一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也。”故我们提出气津不足,气化不利是本病的病机根本,火邪内蕴是本病的表象。
2. 益气气化以促动
中医学对便秘的治疗历来强调从整体出发,遵照“保胃气,存津液”原则,合理用药。针对结肠慢输型便秘病机根本,我们以为益气气化是恢复胃肠传导功能的关键。益气是直接动力,气化是间接动力,是蒸化津液,温煦肠道,改善胃肠功能的有效手段。《景岳全书》载:“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便秘,法当补气养血,使津液通则自通。”我们临证时选用生黄芪,生白术等,以补气促动;选肉苁蓉,锁阳等,以温阳化气,促进大肠传导能力,近年来有关胃肠内分泌学及胃肠动力学研究证实,黄芪,党参,肉苁蓉等具有调整胃肠激素分泌提高肠动力,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3.增液润肠以行舟
本病除胃肠气虚,动力不足外,尚存阴津不足,致使肠道津液涸竭,无水行舟而便秘加重,这是本病发生的另一根本机制,我们认为增液润肠一方面能滋润肠道,另一方面使气化有源,又防肉苁蓉,锁阳等温燥之弊,同时又能清热化火。我们认为结肠慢输型便秘之火,是郁火,非湿火,当清当化,而非苦寒峻利之品一泻了之。此阴津不足,主要责之于胃阳不足。因为肠道所需的动力主要是胃气的通降下行作用。正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故气得上下,血脉和利”,而胃气有赖于胃阴的转化,肠道所需的津亦有赖于胃阴的直接下输。临证时我们采用生地黄,玄参,麦门冬,太子参,以滋养胃阴,并配合黄芪,党参,白术以协调胃气,使养胃阴之时兼益胃气,以求益气生津,津气共旺。少佐润肠之剂,尤向导指迷,可使气津顺势而行,加强疗效。故我们临证常选用火麻仁,桃仁,杏仁,当归等富含油质之品。
4. 理气通腑以闯关
结肠慢输型便秘是由于胃肠道传输障碍而致的便秘,现代研究表明,结肠动力降低是其主要特点。本病便秘日久,导致胃肠气机郁滞。患者常出现付账,腹痛,烦闷,嗳气等气滞症状,日久化热而伤气津,出现眩晕,倦怠,乏力,伴口干,口苦,舌苔黄等症状。《金匮翼·便秘》曰:“气滞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奇效良方·秘结》云:“气滞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燥结而不通。”临床中我们常佐用枳实,厚朴,佛手等理气通腑,使气津借通降之势,闯关过隘。当然,本病初治,往往因粪便凝结日久,坚硬如石,难以排出,而使治疗效果欠佳。可用增液润肠,理气通腑的中药,水煎灌肠,1剂而下。现代医学胃肠动力学研究证实,厚朴,枳实等理气类中药能增强胃肠动力,从而促进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