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4年11月18日)
(发布时间:2014-11-18 来源:甘肃中医学院网站)
近日,国家人社部和博士后管委会公布了第九批新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甘肃中医学院的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
这是甘肃中医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获批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也是该校继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后,学科建设领域的又一件大事。
学科是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学科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36年前,这所中医类院校建校时只有一个学科——中医学。从“一”起步,甘肃中医学院的学科建设之路从谋篇布局,到建设实施走得一步一个脚印。
据该校副校长史正刚介绍,学校的学科建设理念是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培育特色学科,努力提高基础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分层次建设,逐步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甘肃中医学院这样想,也正在这样做。
打开甘肃中医学院网站,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为主的学科体系。这是该校打造的“学科群”,学科抱团发展,师资、科研等形成合力,这是学校的发展思路。
中医学是甘肃中医学院的优势学科,汇集了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于己百、周信有、张士卿、王道坤、王自立等名中医。该学科在30多年的发展中,突出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形成了中医临床基础、苹果欧宝软件下载安装
学、中医骨伤科学等13个二级学科,逐步凝练出了中医药防治西北地区内科常见病研究、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研究、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及郑氏传统针法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中药学是该校1985年成立的学科,在历任学科带头人席与民、黄正良、朱肇和、崔祝梅等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拥有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7个二级学科的学科体系。长期以来,中药学科立足我省中药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在甘肃道地药材和中藏药资源、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药理毒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已发展成为甘肃中藏药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学科。在甘肃中医学院,该学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思想,将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名老中西医结合专家经验继承与发扬等作为研究着力点。
临床医学学科是我省唯一的省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共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5个二级学科。学科以甘肃常见多发疾病研究为切入点,各二级学科也已凝练出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的研究方向,部分领域已达省内领先水平。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甘肃中医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引才、稳才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环境。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为更好地提高学科科研水平和学术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校的科研立项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学科的凝聚力让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这庞大的学科体系支撑下,甘肃中医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重点学科。其中包括中药鉴定学、伤寒学、中药化学、中医老年病学等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这些重点学科已成为甘肃中医药学及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指导基地,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基地,医疗卫生科研成果孵化、产出和转化基地。
学科大发展带来的,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学科结构、层次的日趋合理。
该校研究生处处长吴红彦教授说:“目前学校已有21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甘肃中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奔赴全省乃至全国医疗战线工作的同时,学校独立培养的21届800多名硕士毕业生也正在成为医疗行业的骨干力量。2014年,该校也已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不仅将学科发展的目光停留在优势学科上。近年来,该校根据行业需要,新设置了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向)、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学校找准这些专业与医学领域的契合点,努力为医疗行业培养多专业的人才。
如今,甘肃中医学院的特色二级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学校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格局。学科的稳步发展,正在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着持续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