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厌食症)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作者:

厌食(厌食症)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厌食)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

食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临床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厌食症诊疗标准》(2005年)

(1)以纳呆、甚则拒食为主症。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3)病程在1个月以上。

(4)有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病后失调史。

(5)排除因各种疾病、药物引起的食欲低下。

(6)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胃动力实验时间延缓。

(二)证候诊断

1.脾失健运证: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尚有力。

2.脾胃气虚证: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3.脾胃阴虚证: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变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失健运证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推荐方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为我科院内制剂品种)。服用方法:<2岁者15ml/次,3/日。>2岁者20ml/次,3/日。疗程:一周。

2.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推荐方药: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甘草。

加减:苔腻便稀者,去白术,加苍术、薏苡仁燥湿健脾;饮食不化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助运;汗多易感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情志抑郁加柴胡、佛手解郁疏肝。

3.脾胃阴虚证

治法:滋养脾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味。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

加减:口渴烦躁者,加天花粉、芦根、胡黄连清热生津除烦;大便干结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夜寐不宁,手足心热加丹皮、莲子心、酸枣仁清热宁心安神;食少不化者,加谷芽、神曲生发胃气;兼脾气虚弱加山药、太子参补益气阴。

(二)本科室特色疗法

1.院内制剂: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服用方法:<2岁者15ml/次,3/日。>2岁者20ml/次,3/日。疗程:一周。

2.捏脊疗法:具体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者二手半握拳,二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二手指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二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五次,但捏第三次时。每捏三把,将皮肤提起一次。1/日,5/次,疗程一周。

三、疗效评价

1.治愈:食欲显著增加,食量增加。

2.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3.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四、中医治疗的难点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临床应用携带不便,不宜较长时间储存。

五、解决措施

通过实验研究将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开发为便于小儿服用并携带的

剂型——小儿开胃增食颗粒,以便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六、“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的相关研究课题

1.小儿增食灵(即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实验动物胃肠激素调节的研究(已结题并通过鉴定)。

2增食灵口服液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已结题并通过鉴定)。

3小儿厌食症治疗新药增食灵颗粒的开发研究(已结题待鉴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