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题:
1.修好共产党人的“不坏之身”
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
3.严以用权”是共产党人“善政”智慧的体现
修好共产党人的“不坏之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从政为官的道德修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而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那样,党员领导干部在修身做人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性修养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到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提高共产党人个人修养树立了准则与标杆。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目的、方法和要求。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体党员增强党性锻炼,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面临的风险考验非常严峻,对党员领导干部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共产党人只有严以修身,在腐蚀与诱惑面前炼就“金钟罩”、铸就“不坏身”,才能始终严守道德、纪律和法律底线,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干事创业,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三者缺一不可,共同铸就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共同诠释着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共同支撑着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这也是共产党人修身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
修好对党忠诚之心,才能坚定共产党人为政之魂。党性锤炼是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干部保持了忠诚,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这是考察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必须把牢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动摇了,对党的忠诚也必然发生动摇。我们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炼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对党忠诚,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同违背党性原则的言行划清界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党忠诚,必须严格服从党的组织原则。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组织生活,服从组织决定,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决不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同破坏党纪国法实施、践踏党纪国法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修好个人干净之德,才能打牢共产党人立身之本。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做到了干净,才能赢得群众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力量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修好个人干净之德,首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好入党当干部“为了谁”的问题,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学习工作、谋事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刻好这颗定盘星,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就能够稳得住心神,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缠就能够守得住底线,远离不仁之人,远离不良之好,远离不义之财,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在工作中,能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时刻检验着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个人干净。修好个人干净之德,必须分清公私界限,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深刻认识手中权力的本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公私观、义利观、权力观、政绩观,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趣味是一个人“官品”、“人品”的集中体现。修好个人干净之德,就要远离低级趣味。有了不良趣味,很容易被人抓住“软肋”,往往就是腐败的开始。有的干部“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最终滑入腐败的泥潭,沦为党和人民所不齿的败类。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涵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决不能被低级趣味和嗜好俘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才能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修好敢于担当之为,才能把握共产党人成事之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广大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修好敢于担当之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敢于担当还体现在敢不敢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敢’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敢为天下先”。没有一股“闯”劲、“钻”劲、“拼”劲,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可能抓好落实的。现实工作中,并非一切具体问题都有现成答案。要少一分“等”“靠”“要”思想,多一分“闯”“冒”“试”劲头。修好敢于担当之为,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在错误思想和认识面前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坚持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十分明确,特别是在重大是非、重大界限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党的主张和观点。针对宣扬错误的思潮和主张,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醒,旗帜鲜明地进行辨析和批驳,坚持用真理揭露谎言、让事实说明真相。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敢于担当的同时,还要苦练内功,做到敢担当也能担当。要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敢担当、能担当。(求是理论网)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
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在中国,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经历过为人民利益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艰苦光荣历程,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拥有着丰富的领导、组织人民为人民自身利益奋斗的政治经验,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能够吸引和凝聚社会各界英才,更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严肃的纪律性,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可以说,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既有资格、也有能力来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先进分子都曾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但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1921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事业才取得了成功,建设和改革事业才不断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也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如何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相适应?如何与复杂繁重的社会治理和建设相适应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面对着法治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复杂环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倾向
在我国法治事业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不正确的偏向。如在认识上,有人认为,依法治国要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就是执政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不受宪法的制约。如在实践上,有人在党对法治事业领导问题上持怀疑态度和错误认识,认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违反了法治运行的客观规律,影响了法治的权威性。之所以形成这些错误认识,根源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种错误认识源于用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与我国的政治与政党制度比较的简单化。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但事实证明,法治并不必然与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尤其是特定的政党制度相联系,“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并不是实行法治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就基本事实而言,在实行多党轮流执政体制的国家,不同政党的确有着不同的执政纲领与方针,因而司法与执政党之间需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尽管事实上很难做到)。但在我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存在因政党更替而变化的问题,法治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种错误认识源于没能弄清西方国家政党与法治的真实状况。事实上,即使是在标榜“司法独立”的美国,政党对司法的影响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执政党选派自己党派的人员担任法官。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中,绝大多数是由执政党选派的。根据美国著名法学家波斯纳的统计,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中,通常有90%来自执政党的委任。二是执政党利用改组法院构成的权力,强行贯彻其施政纲领和政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罗斯福任总统期间,由于最高法院不配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便计划用改组最高法院人员构成的方式向法院施压,最终迫使最高法院改弦易辙,积极配合新政的实施。三是党派观念深刻影响甚至支配着司法人员的行为。很多西方学者都承认,党派意识对于法官等司法人员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后,这种错误认识源于对社会主义法治有关党的领导观念的内涵没能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观强调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但同时又明确强调党必须依法领导。党的领导决不意味着不尊重法律原则和制度,不尊重法治运行的规律,不尊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在中国,任何人无论地位如何、职务多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把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与严格遵守和遵循法律的要求对立起来,事实上是对加强党的领导的错误理解。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同样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
首先,党对法治建设的思想领导。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如下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成为西方学术的“传声筒”和“留声机”。近年来“宪政民主”思潮甚嚣尘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另外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些人故意歪曲党的领导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其实质是用西方的法治模式来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封建主义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官本位”思想、等级意识和特权观念在个别地方甚至大行其道。三是敌对势力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通过恶意炒作我国思想领域热点话题、炮制社会事件质疑责难国家治理、挑拨破坏民族关系等手段,企图否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搅乱当前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其次,党对法治建设的政治领导。要求法治建设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等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应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既大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又积极借鉴国外法治建设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党的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就是用政策来指引立法方向,把党的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根据党的政策和立法建议,我国已先后四次对现行宪法的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改,使宪法不断适应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党的政策与法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最后,党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党依法推荐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领导人选,使事关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职位始终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担任。党的各级组织是实施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的具体载体。为保证和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党在各级司法机关的组织建设,保证党的意志、人民的利益在法治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
严以用权”是共产党人“善政”智慧的体现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围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这些要求既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善政”智慧和境界。
执政为民、“为民用权”是中国共产党“善政”的根本
“善政”,指的是好的、能够得民心、聚民力、达到最优效果的执政和施政方略。“善政”的基本内核是“得民心、聚民力、达善治”,其基本意蕴包含着执政者为谁执政、怎么执政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为民是其基本理念,“为民”是其“善政”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这一“善政”之本,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出发,把人类社会作为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人视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史,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人民应该是社会的主人,应该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拥有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成为“异化劳动”。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劳动者创造了财富,但却处于生活贫困、地位低下、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劳动者要想摆脱剥削和压迫,获得解放,必须组织起来,打破旧生产关系,建立新生产关系。而共产党组织,就是组织、团结、动员、唤醒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行动起来、进行革命的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创党起就坚定地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劳动人民立场以及人民群众的观点,决定了其价值追求或理想信念——就是唤醒全世界无产阶级,使其联合起来,形成强大力量,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建立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劳动人民立场以及人民群众的观点,决定了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决策、施政等“善政”特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又立足中国大地,结合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接、融合和升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群众史观,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的群众观点,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创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确立了为民执政的“善政”原则。今天,我们党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认清手中权力的归属,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运用为了人民的权力观,要求领导干部通过修身、自律、心存敬畏、严把权力关,确保“用权为民”。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善政”原则的坚守,也是对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不异化的一种“善政”智慧。
清正廉洁、“不搞特权”是中国共产党“善政”的内在要求
清正廉洁、“不搞特权”是中国共产党“善政”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劳动人民性,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的内在规约性或组织纪律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唤醒民众、组织动员民众联合起来、形成强大力量、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领导者,在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得出一条真理:要想赢得群众,一是要处处为群众着想,心中有民,为政以德。既要像水那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利万物而不争”。又要注重以仁施政,以德“化民”,举贤任能。二要注重自身建设,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党规规约组织成员,以铁的纪律树威,以清正廉洁、不搞特权的形象感召群众。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民众才能环绕其周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出严明的党纪和党规,而且还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强调党员干部的内在修养,秉承儒家一日“三省吾身”的自查、自纠、自我批评、自我提升修养精神,扬弃了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的标准,变“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标准为:自己做事符不符合人民利益?自己的言行违不违背党的纪律?自己心中有没有党和人民?自己的信念坚不坚定等等。着力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改造,解决共产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或忠诚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正是因为有铁的纪律规约,有廉洁自律、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的“善政”本色。今天,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率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更需要根植于人民,把造福人民为己任,更需要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以“严以用权”、“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彰显共产党人“善政”本色。
然而,在各种诱惑玄机暗藏、各种风险危机四伏的当下,要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不搞特权、不谋私利”的“善政”本色,需要坚持内外兼修的辩证法。一方面,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因作用,以“严以修身”加强党员干部修养,把自省、自警、自励常态化。使其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中央的政治要求,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否符合领导干部的身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以自我批评实现自我纠正。使其经常自我警示和自我告诫,“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其经常自我鞭策和自我激励,警告自己时时警惕、少犯错误等等。另一方面,发挥他律的外因作用,强化党规党纪、制度的约束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运行在阳光下,接受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群众的监督。当年,毛泽东在回答党外人士关于中国共产党怎样避免那种官吏腐败、政权更迭、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时说过:我党的办法就是发扬民主,通过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今天,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三严三实”的教育,正是想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内修和制度约束的协同作用,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以“善政”的魅力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总之,“严以用权”是共产党人“善政”智慧的体现,它诠释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善性品格和德行风范。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在以资本的逻辑拉动发展的今天,在重视物质利益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守望“善政”、做好“善政”这篇大文章,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修公心、修善心,修为民之心,修奉献之心,而且要求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做到有权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