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3日 作者:老年病科
心悸是由于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病症。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具有心悸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自觉心搏异常,心慌不安,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2 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
3 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4 应查血常规、血沉、测血压及做心电图,必要时可查抗“O”、T 3、T 4及X线胸部摄片,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 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数或虚数。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例方: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少寐多梦,健忘,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例方:归脾汤。
3 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例方:黄连阿胶汤。
4 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例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 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胖苔滑,脉弦滑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例方: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
症状: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剌,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 痰火扰心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例方:黄连温胆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心肾阴虚,虚阳上浮者可服磁朱丸,每次3g,每日2次。
1.2 心气不足者可服柏子养心丸,每次9g,每日2次。
2 中药针剂
2.1 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应于气阴两虚证。
2.2 参附针4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心阳虚证。
3 针灸疗法
可选内关、通里为主穴,酌配神门、心俞等穴,交替针刺,每日1次。
4 西医疗法
4.1 对频繁、持续发作的心律失常者,可酌选抗心律失常药。
4.2 对因心绞痛、休克、心功能不全伴发心律失常者,可采用止痛、扩冠、升压及强心药物治疗。
[治法改进]
心悸多因体虚劳倦(久病失养或劳伤过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致心神失宁而发病。病机有虚实之分。治疗上,其虚者,或补气血之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其实者,或行气祛瘀,或清心泻火,或化痰逐饮,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
2 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 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