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又以病人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好像冻结在一起一样,因此又称“肩凝证”、“冻结肩”。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而致。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通所致。肩部感受风寒,气血阻痹,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经络气血不通,从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诊断标准】
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证候分类】
1、风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之邪,或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等,风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阻滞而成。
2、瘀滞型:肩部有跌仆损伤史,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不移,肩关节活动受限。
3、气血虚型: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
【类证鉴别】
肩关节周围炎与颈椎病鉴别
颈椎病的疼痛来源于颈神经根,并和分布相一致;活动受限在颈椎。肩周炎的疼痛来源于颈痉挛的肌肉,与神经分布无关;活动受限在肩关节,并在肩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收缩变化;颈椎病则无此变化。肩周炎在肱二头肌增加张力的位置可引起疼痛;颈椎病则无此特点。
【治疗常规】
1. 针灸治疗:
主穴:肩井、肩髃、肩贞、肩髎
辅穴:臂臑、肩前、曲池、手三里、外关、阿是穴
配穴:风寒湿型加风池、大椎、丰隆以祛风散寒除湿;瘀滞型加膈俞、血海、三阴交以活血化瘀;气血虚型加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以补益气血。
操作方法:选用1-1.5寸毫针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针刺得气后可配合活动肩关节。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中药疗法:
(1)风寒湿型:麻桂温经汤加减。组成: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
(2)瘀滞型: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3)气血虚型: 黄芪五物汤加减。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3.其他疗法:
(1)TDP照射:针刺的同时给予局部TDP照射。
(2)拔罐:针后肩颈部拔罐治疗10-15分钟。
(3)穴位注射:选局部压痛点,注射当归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2ml,隔日一次。
(4)小针刀:肩关节出现粘连时,用针刀松解粘连。
【疗效评定】
1、痊愈: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2、好转:肩关节功能大部恢复正常,症状、体征减轻。
3、未愈:肩关节功能及症状、体征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