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
  一 嚼碎服用的药品
  在普通人看来,药片需整片吞咽。然而,有一部分药片依其所对疾病的作用非嚼碎不可。像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嚼碎后进入胃中很快地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的刺激;如酵母片,因其含有黏性物质较多,不嚼碎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会影响药品的作用;再如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保健盒,心绞痛发作时,要取出其中的硝酸甘油片嚼碎含于舌下,才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增高,当舒张压(低压)达13.33kPa(100mmHg)以上时,立即取一片硝苯地平(心痛定)嚼碎舌下含化,则能起到速效降压作用,从而免除血压过高可能带来的危险。另外,有些药品的剂型为咀嚼片(西米替丁咀嚼片、铝镁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更需要咀嚼细碎后而发挥作用。
 不可嚼碎服用的药品
  1.肠溶片
  肠溶片是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和吸收的一种片剂,将药物制成肠溶片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临床医疗的需要。这是因为:许多药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只在小肠中能吸收。因此,在片剂的外层包裹一些明胶、虫胶、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树脂等肠溶衣,使得在胃液中2小时不会发生崩解或溶解,如果吃药时,把肠溶片嚼碎,也就失去了上述的保护意义。
  2. 缓释片
  缓释片的外观与普通片剂相似,但在药片外包有一层半透膜。口服后,胃液可透过半透膜进入片内溶解部分药物,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饱和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在一定的时间内非恒速地缓慢排出,待药物释放完毕,外壳即被排出体外。且每日用药次数比普通片剂少。若嚼碎服用,则破坏了半透膜,不能起到缓慢释放药物的作用。
  3.控释片
  控释片是指将药物置入一种人工合成的优质惰性聚合物中,口服后,药物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即定时定量释放,药物释放完毕,聚合物随之融化或排出体外。且每日用药次数比普通片剂少。因此,不能嚼碎服用。
  三、热水送服的药品
  1.助消化药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等,此类药
中多是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维生素类
  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 止咳糖浆类
  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降低黏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一种保护性的“薄膜”,影响疗效。
  四、宜多喝水的药品
  1.平喘药
  茶碱或茶碱控释片(舒弗美)、氨茶碱、胆茶碱、二羟基茶碱(喘定)等,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宜致脱水,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同时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喝白开水。
  2.利胆药
  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机械地冲洗胆道,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但利胆药中苯丙醇(利胆醇)、曲匹布通(舒胆通)、羟甲香豆素(胆通)、去氢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服后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因此,服用期间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而脱水。
  3HIV蛋白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鸡尾酒疗法)为人类制服艾滋病带来一丝曙光。但其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形成尿道或肾结石,所以在治疗期间应确保足够的水化疗法,为避免尿结石的发生,宜增加每日进水量,每日须饮水2000ml以上。
  4.双磷酸盐
  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帕屈膦酸钠(雅利达、博宁)氯屈膦酸钠(骨膦)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因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液体,使每日的尿量达到2000ml以上。
  5. 抗痛风药
  应用排尿酸药如磺吡酮(痛风利仙)、丙磺舒(羧苯磺胺)或别嘌呤醇的过程中,应多饮水,每日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使酸碱度(Ph)保持在6以上,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6. 尿结石药
  服用中成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或西药优克龙(日本消石素)后,都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500~3000ml,以冲洗尿道,并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7. 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ORS)粉、补盐液2号粉,每袋加500~1000ml凉开水冲溶后服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