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学验俱丰,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魁山及其先父郑毓琳先生,在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研究上的成果是令针灸界公认和国内外同仁所敬仰的。郑魁山教授学识之广博,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历来为同道所赞佩,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和 “西北针王”之誉。
1918年12月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针灸世家。从16岁随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系统学习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20岁时学成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1951年从国家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与同道栾志仁等针灸界同仁创办北京广安门联合诊所,任针灸顾问。1951—1953年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1952年受国家卫生部派遣任赴山西医疗队队长。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并受聘在政务院(国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疾病。1955—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从事传统针法研究。1957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研究“视神经萎缩”,任副组长。1960年与协和等10个医院协作研究“经络实质”,任组长。1956~1966年分别在中医研究院高师班、国际针灸班和前苏联、印度、朝鲜等外国专家班任教。1970年调到甘肃省成县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积极投身于治病救人,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工作中,治愈了大量的危重病人,使自己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在这一时期还整理了几十年来针灸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和教学等方面的体会,并出版了数部著作,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曾任甘肃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
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与其他同志一道共同创建了针灸系,并任针灸系第一任主任,后因年事已高改任名誉系主任、教授。1992年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建了学院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其担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在这一时期,他还任职中国针灸学会、北京飞达国际保健城医学专家理事会理事,在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中华针灸进修学院、振兴针灸函授学院、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等学术组织和实体,并受聘于《新编针灸大辞典》、《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世界名人录》编委会,任顾问。现还任职《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编委、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日本后藤学院客座教授、英国东方医学院教授、兰州中医药学会荣誉理事长及甘肃省卫生厅中医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和省教委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管理局从全国遴选为有独到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的名老中医,作为师带徒的指导老师。 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学验俱丰,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魁山及其先父郑毓琳先生,在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研究上的成果是令针灸界公认和国内外同仁所敬仰的。郑魁山教授学识之广博,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历来为同道所赞佩,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和 “西北针王”之誉。
热点文章
- 05-26加减桂附理中汤的运用与实践
- 06-07张士卿个人情况介绍
- 07-30国医大师周信有学术思想
- 09-04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
- 05-05科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