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历史及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4日 点击数:次 字体:

一.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历史演化

所谓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其源于清朝,又名“天灸”,可以治疗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复性感冒等疾病;“三伏贴”自清代名医张潞的《张氏医通·喘门》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疗法。
二.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防未病”理念首先,《素问》中提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说明人与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人在自然界中生活,自然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这就是“天人相应”。因此,人必须顺时生,应时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治疗方法,他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的阳气旺盛,体表经络中的气血充盈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的内服或穴位帖敷的方法来配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可以得到恢复和治疗,可以说冬病夏治“三伏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防未病”的理念。
2.中医的五行学说理论中医的经络学说理论中医五行学说理论认为“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然后通过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别经、别络、孙络、浮络、经筋、皮部网络联系而组成的经络系统,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等全身的器官、组织、血液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精液的濡养作用,来完成机体的完整的机能活动。通过体表这一经络的闸门来完成冬病夏治“三伏贴”这一“防未病”的过程,正是通过刺激腧穴的方法通经活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促使人体的阳气充沛,经络气血贯通,总体抗病能力增强,达到宿病能够得到救治和“防未病”的目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