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欧宝app下载>>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甘肃日报:张志明 谦谦医者 拳拳仁心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2021-03-01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点击数:次 字体:

张志明为患者诊疗。

张志明的身份很多,欧宝app下载 院长、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甘肃省名中医……
穿上白大褂、坐进诊室,他的身份只有一个——医生。上门诊前剪短指甲,诊断时捂热听诊器,这样的习惯,30年未曾改变。
张志明有着近5000人的朋友圈,超过一半是病人。即使每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但对待每一个病人,他总如初见。
温声细语问诊、不急不慢开方、耐心细致叮嘱。与他对话,患者焦躁的心也能被安抚一二。
在患者眼中,这名医者是一位谦谦君子,有着拳拳仁心。
“黄金屋”里走出的穷孩子
这家的孩子,从上学起,每学期都能拿回大红奖状。有心的父母,把奖状一张张贴在墙上。年复一年,昏暗的土坯房,就成了张志明的“黄金屋”。
春节前,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张志明的共鸣:东莞一位母亲,将孩子的奖状贴满房间,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黄金屋”。
这样的“黄金屋”,张志明也曾拥有。
在甘谷县金山乡一个名叫阳屲的小村子里,张志明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那时的农家,土坯房、土坯墙,如果谁家墙上能糊上报纸,都算奢侈。
张志明家,也是墙上连报纸都没有的穷人家。
但是这家的孩子,从上学起,每学期都能拿回大红奖状。有心的父母,把奖状一张张贴在墙上。年复一年,昏暗的土坯房,就成了张志明的“黄金屋”。
上高一时,母亲突发脑中风瘫痪在床,医疗费成了家里沉重的负担。“请乡医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连留大夫吃饭炒的鸡蛋,都是从邻居家借来的。”张志明说。
迫于家中困境,张志明辍学了。现在回忆起来,他依然感慨,“因病致贫的感觉真的是万念俱灰”。
无奈之下,识字不多的父亲找到一本《针灸大成》,翻着书先在自己身上摸索,再给母亲扎针、按摩。
奇迹般地,3个月后,母亲能动了。慢慢地,母亲不仅能走路,还能料理简单的家务了。
张志明对中医的信任,从这时开始,“中医不仅能救命,还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以后考学,我要学中医!”
心中有梦想,才会奋力奔跑。
辍学7个月后,张志明复学了。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让他倍加珍惜。
1984年,张志明以远高于录取线的成绩,考入了原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
“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在甘肃中医学院并不算大的校园里,一批张志明心中的大师,滋养着他的学医之路。
席与民教授的中药学课程,思想深邃、思路开阔,张志明对中药的理解,很多都来自老先生的启发;宁越和吴正中两位教授的医古文课,一个文采飞扬,一个底蕴深厚,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现在给学生讲课,张志明张口就能背出大段中医经典,“功夫来自大学的积累”。
早晨六点半,张志明会雷打不动地到中药材苗圃旁背书;在课堂上,他是那个上课一直“盯”着老师,下课了都浑然不觉的学生;晚上下课,图书馆里一定能找到他的身影。
5年不懈努力,1989年,他以全级第三名的成绩毕业留校。
如果说老师将张志明引入了中医的广博大海,有一位医生,则影响了他的从医之路。
临近毕业,张志明在省中医院急诊科实习。当时的急诊科主任名叫沈为众,“第一次见面,沈主任和我心中走路带风、干练威武的急诊科主任形象有些出入”,张志明笑着说。
一天,科室收治了一名重症肝硬化病人,当时病人躺在病床上大口大口地往外吐血,从口中吐出的血又呛进他的鼻子里,情况危急,随时都有可能窒息。
沈为众二话不说脱下口罩、凑上前去,用嘴吸出病人鼻子中的鲜血。

站在一旁的张志明惊呆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如果稍有犹豫,病人生命可能受到威胁。”
那一瞬间,他觉得这位个子不高的医生像是以一挡十的将军!
这位“将军”,后来获得认可无数,他被国家授予“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医者仁心,就是沈主任的样子。”张志明说。
“慢郎中”的急诊路
张志明从来没有将中医和西医割裂开看,他及时更新现代医学先进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并探索把中医实用技术运用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中优中先、西优西先”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
1991年,张志明被派到新成立的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急诊科是他长期工作的地方。
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中医医生到急诊科工作,挑战不言而喻。
张志明清醒地认识到,在重症救治里,现代医学是“主力军”,但中医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
要办好急诊科,就得加强现代医学知识学习。他和同事们一边前往兰大一院、兰大二院进修学习,一边琢磨着发挥中医药作用。
雍文兴是张志明在重症科并肩战斗多年的战友,这个学西医的医生,从不排斥中医,到能够开方、针灸,大部分影响来自张志明。
急诊科曾接诊一名转院来的多发肺脓肿患者。入院时,患者双侧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无法自主咳嗽咳痰。由于患者已经不具备手术条件,家属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张志明。
经过初步诊断,患者的疾病为中医所说的肺痈。张志明说,治疗肺痈,有传统方剂“千金韦茎汤”,它具有清脏腑热、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他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药味,通过胃管打入患者体内。
雍文兴配合着西医抗炎、呼吸辅助治疗,并进行胸腔引流。
用药当晚,患者开始有了自主咳嗽,在咳嗽的刺激下,大量肺部的脓液被引流出来。
慢慢地,患者的呼吸趋于稳定,到三天左右时,肺部感染、血压、氧合等指标都有了改善,经过一个多月的中西医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在急诊科,重症抢救非常重要。
虽然是中医科班出身,但张志明从来没有将中医和西医割裂开看,他及时更新现代医学先进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并探索把中医实用技术运用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中优中先、西优西先”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
张志明说,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的急危重症病人,除了应用心肺复苏常规西医抢救方法外,配合针刺及中药回阳、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中医疗法,促使患者更快复苏;呼吸衰竭、哮喘、肺心病等呼吸系统急症患者,配合中医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中药雾化、熏蒸等疗法,起效更快,效果更好;肠梗阻、胰腺炎等消化系统急症患者,采用中药汤剂口服、灌肠、针灸,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有的可以免除手术痛苦……
张志明在重症急救领域的努力也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他被甘肃省人民医院聘为重症监护室特聘专家,一些省级医院有重症病人,都会请他一起会诊。
张志明多年来一直关注中晚期癌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借助急诊科积累的经验,2015年他推动成立了医院肿瘤科。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张志明研制出了“益髓生白胶囊”和“运脾通肠胶囊”两种中成药,保护与提升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白细胞,治疗患者服用癌痛止痛药物后大便不通等症状。经过临床应用,这两种药物获得了较好疗效,能够促使西医相关治疗顺利有效的完成。
张志明说,西医精准的检查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少走弯路,及早开展针对性治疗;中医整体施治的理念,可以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张志明的探索,得到了我省卫健部门的充分肯定,在抗击非典、甲流的战役中,在青海玉树地震伤员的救治中,他与西医专家并肩,战斗在临床一线。
“甘肃方剂”的医者担当
张志明说,甘肃在全国较早推出了预防方,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志明临危受命,担任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
虽然有着非典、甲流的治疗经验,但面对未知疫情,张志明倍感压力,“既然安排我担任组长,那么就要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个患者。”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张志明和专家组成员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连夜讨论,并于大年初一向社会公布甘肃相关方案。
他说,新冠肺炎在中医中属温病范畴,根据中医经典著作《温病论》等的论述,温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也就是从轻到重、由浅入里的过程。
专家组达成共识,及早介入中医治疗,在四个节点上“设伏”,防止病情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从而实现截断和扭转。
从我省收治第一例患者开始,就由中西医共同制订方案。张志明和专家组成员,随时与隔离病区内的医生沟通,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一人一方”辨证施治。
最初,张志明心中也没底。
慢慢地他发现,对于发热病人,当中药用于退热治疗时,普遍1-3天就可以解决发热问题。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乏力、腹泻、气短等症状,中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
当治疗到第60多例患者时,专家组总结出了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在内的系列“甘肃方剂”。
张志明说,甘肃在全国较早推出了预防方,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经过专家组后期分析,中医药参与我省防治新冠肺炎,有着关口前移、截断扭转、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等优势,控制了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降低了病亡率。
在第三届药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致辞中说: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在这方面的做法很有代表性。
这是对张志明和中医药专家组工作的最好肯定。如今,他和团队还在对“甘肃方剂”进行后续研究,“我们正在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新药研发,推动‘甘肃方剂’走向市场。”
张志明也因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亲和大夫”的三十载坚持
“用药绝不多用一味,有便宜药绝不用贵药”,是张志明的原则,也是对学生的要求。
2月21日,是张志明门诊日。
早晨8点刚过,欧宝app下载 门诊四楼密密麻麻地坐满了等待的患者。
这一天的挂号量显示是120人,其实远不止于此。
诊室里,张志明逐一为病人问诊、开方,不时给身后学生讲解。
每一位病人,他都是温声细语,“你告诉我,身体哪里不舒服?”“和上次相比,哪些方面有改善,有哪些问题没改善?”
话虽不多,却让人感觉温暖。
这一天,博士生宋忠阳照例跟着张志明上门诊,“每次门诊,老师的号总是一加再加。”
远路上来的病人,无论如何都得加号;老人、孩子,尽量会加号;复诊调方的病人,也不能让人空跑一趟。这样一来,张志明的门诊经常看到下午两三点,中间十几分钟的午饭时间,也是在家人和学生的一再要求下才抽出空来。
“老师你就不能坚决一次,要不然总也下不了班。”学生们曾经给他提意见。
张志明笑着说:“娃娃你还不懂。”
从穿上白大褂起,“善待每一个病人”就是他30年的坚持。
肿瘤科大夫王鑫跟了张志明十几年,他发现老师上门诊时,手总是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如果遇到天冷手凉,老师会不停地搓手,直到手变热,才会给病人体诊,“在老师这里,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尊重。”
有很多次,王鑫看见老师开好了药方,一看价格,又找药效相近、价格更便宜的药替换,“用药绝不多用一味,有便宜药绝不用贵药”,是张志明的原则,也是对学生的要求。
张志明的学生很多,仅现在跟他学习的就有3名博士,12名研究生,6名“师带徒”徒弟。
张志明常对学生说:“中医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观点各异。因此,要熟读经典,多跟明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方能有成。”
“中医历来有‘门户’之见,但我得到了多位名医的指导,这离不开老师开阔的眼界和胸怀。”王鑫说。
在病人眼里,无论何时张志明都耐心、亲和。
去年4月,王晶晶慕名找到张志明。那段时间,母亲患肿瘤、工作不顺利,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王晶晶清楚地记得,第二次来看病,张院长号完脉后轻声地问她:“孩子,你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我觉得这个大夫真是神了,怎么能看出我的心情。”当得知情况后,张志明不仅开了药,还耐心地开导。
“他不仅能治病,还能安慰人的心灵。”王晶晶说。
李娟(化名)十几年前经人介绍找张志明看病,一来二去处成了朋友。她说:“我们的医患关系能保持这么长久,张院长的人品和医德都值得尊敬。这些年,我在门诊就碰到过好几次患者来给院长送锦旗。”
张志明的时间,大部分留给了患者。但他却觉得,自己是一个收获者。
肿瘤科的病人病情重、情绪低落,他去查房会刻意多聊几句。有病人说:“张院长,我就盼着您来查房,哪怕只跟您说几句话,我就觉得踏实。”
就为这句话,张志明感动了很久。
张志明和妻子都是医生,平日里工作都忙,只要有空,他喜欢陪妻子去菜市场买菜。“有好多次,菜挑好了,人家死活不收钱,一问才知道找我看过病,现在我都不敢去买菜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却记着这份情,“我做的就是医生的本分,却换来病人如朋友般的相待。”
2021年,是张志明从医30年。
30年里,他收获的荣誉很多,“全国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30年里,传承中医药精华,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是他不懈的坚持。
大量的病例,让他积累了诊治顽固性头痛、难治性失眠、急性肾绞痛、子宫肌瘤、重症汗症和肝硬化腹水、重症肌无力、银屑病等疑难杂症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成为科研的“富矿”。
张志明和团队一直在尝试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结合十八反中“附子与瓜蒌”配伍毒理学实验研究;联合黄芪注射液集束化治疗提高心肺复苏后生存率的机制研究等持续推进,相关学术成果也在权威期刊陆续发表。
目前,他和团队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刚刚结题;基于张志明丰富的舌诊经验的“脾胃湿热型患者舌苔微生态及其菌群相关研究”,正在用实验室数据解读患者舌像变化。
张志明说:“一个优秀的医生,应该是能抛却‘门第’之见,不过分强调自己是中医还是西医,而是选择最有利最适合的方法,让患者得到最好的医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互补,追求卓越,将是我未来的奋斗方向。”



原文链接:https://xgs.newgscloud.com/pages/2021/03/01/f885b3b7077948278087c1d1596c90ef.html?vTime=269094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