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中医的基础理论之“脏腑学说”

文章来源: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中医所说的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中还有心包络(是心脏的外膜,功同心脏)以配六脑中三焦。五脏与六脑相配,称之为表里。没有直接传化功能只有溢藏精气的都属于脏,中医称之为“藏而不泻”。只有出纳转输作用功能的都属于腑,中医称之为“泻而不藏”。

五脏的具体功能。如心主血而主藏神、主神明,为君主之官,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脏不健全或受情绪刺激,或受病邪侵犯,就会出现心惊、心悸、失眠或健忘、精神失常或神昏谵语。心脏有了病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脑的正常活动,致其发生紊乱。

肝藏血,主谋虚,所以称之为将军之官。肝性刚强,当受到精神刺激时,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发生恼怒、头晕脑涨等症状,甚至火气上逆而发生吐血。肝又为女子之先天,即有与生殖有关的意思,所以调理月经,其实是对肝的治疗。

脾统血,主运化。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营养,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就会食后作胀,日久会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又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运则见胸闷呕逆、大便溏泄、肌肤浮肿,所以利湿常用健脾的方法。

中医认为,心主血是指心主血液的运行,肝藏血是指肝主血的储藏,脾统血是指脾主血的生成。三者均与血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肺主气、司清肃,为相傅之官。肺气不降,常见咳嗽、气喘。虚证时常见少气、懒言低怯无力。肺主气对心脏的血液循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前人把心称为君主,把肺称之为相傅之官,足以证明心与肺之间的关系。这也反映出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常以“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来说明气血的关系。肾藏精,主作强。肾脏对人的精力充沛起着重要的作用,肾虚则脑转而耳鸣、腰痛、胫酸、懈怠思卧。

肾又为男子之先天,故又称之为男以精为先天,如长久的性欲低下、滑精、早泄、精寒不育等均从肾脏治疗。肾脏与其他脏器不同,中医认为,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肾主阴,命门属阳,故肾又名水火之脏,     又称为真阴真阳。

六腑具体的生理功能。如胆为清之腑,主决断,胆与肝为表里,肝气虽强无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在人身中心为君火,肝胆为相火,胆偏亢时人易躁易怒、头涨胸闷、胁痛、口苦、呕吐苦水等。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胃与脾相表里,前人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的基本功能主受纳,但也有消化作用,所以常把脾胃相提并论,并认为不能受纳也谈不上消化,所以常说,“纳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者死,可见胃的功能之重要。

小肠为受盛之腑,主以化物,小肠承受胃中腐热的水谷,进一步分别清浊,使精化归于五脏蕴藏,糟粕归于六腑,其中的水液归于膀胱,渣津归于大肠。

大肠为传导之腑,主排泄,大肠接受小肠的糟粕,负责输送排泄,是人体整体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由于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司职大便,因此凡是大便秘结或泄泻,以及痢疾和便血等,都从大便入手,这又有了通导、润泽、固涩等不同的疗法。

膀胱为州都之官,司气化。膀胱为水液的储汇之处,气化不利则小便痉闭,气化不约,则遗溺、小便不禁。另外,膀胱与肾有关,肾气足则能化,肾气虚则不能化,故治小便不利与不禁,常用温肾之法。

三焦为决渎之官,主行水。三焦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主要作用是通调水道。其具体位置各家看法不一,但是都以功能定位来描述,如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是各家一致的看法。凡是治疗水胀满,常用理气而行水,所谓行就是舒畅三焦的药物。

除了上述各脏腑的主要功能之外,为了相互协作平衡,脏与脏之间还有相主的关系,就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肾为心之主,心为肺之主,肺为肝之主,肝为脾之主,脾为肾之主,脏与腑之间又有相合的关系,如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这既有配合之义,也称为表里关系。脏腑虽都处于里,但脏属阴在内属于里,腑属阳在外。

人的体表都与体内的脏腑相应的器官相联系,构成了人的整体,我们可以根据体表的各种器官的变化及现象,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情况,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如肝开窍于目,其充在筋,其华在爪。心开窍于舌,其充在脉,其华在面。脾开窍于口,其充在肉,其华在唇。肺开窍于鼻,其充在皮,其华在毛。肾开窍于耳,其充在肾,其华在发。又脾主四肢,两肘属心肺,两腋属脾,两腘属肾等。

在脏腑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是一种既不是脏也不是腑,但其功能既似脏之存精,又似腑之传导,它们在人体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就是奇恒之腑。这些奇恒之腑并不是孤立的,如脑与心和肝有关系。

另外,脑与骨有关,而髓与肾有关,而骨又由肾所主,脑与肾也有关,所谓“肾主骨,骨藏髓,脑为髓之海”。女子胞即女性的子宫,属肝,而行经又与血有关,故又与心、脾有关,所以中医有“二阳之为病,有不得隐曲者,女子不月”的说法。总之,全身的组织都是有机的联系,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综上所述,正如中医常说的“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故可以从外部来了解病情,在临床上很实用、很有帮助。

 

 

上一篇:抗菌药物常识问答[ 04-09 ]
下一篇:没有了!

科室导航

就医指南
预约挂号指南就诊流程专家排班院内导航体检指南检查指南急诊指南医保指南住院指南便民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