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
一、定义:脑梗塞(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二、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脑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三、症状
1、好发人群:50-60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等。
2、前驱症状: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3、起病缓慢:安静时、睡眠中。
4、主要症状:头痛、头昏、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甚至昏迷。
5、其他症状:凝视、口角歪斜、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四、并发症
1、肺部感染是脑梗塞病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相关因素:
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吸入性肺炎;
②老年,抵抗力差→易感因素;③抗生素使用不当→菌群失调。
2、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是常见并发症,常见死亡原因。
应激状态是指生物体在受到刺激之后,马上做出反应,以便适应这个刺激变化的环境。
3、褥疮:长期卧床→局部组织、皮肤受到压迫时间过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局部出现溃烂。
4、焦虑抑郁。
五、治疗
1、急性期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生活护理
②吞咽困难→胃管、鼻饲饮食、口护
③大小便失禁→保留导尿
④偏瘫→2-3小时翻身一次、皮肤
2、超早期溶栓治疗(最理想的方法)
①时间窗:发病后3小时内
②药物:爱通立(阿替普酶)
③血压控制: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3、急性期治疗
①抗凝治疗: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法华令)
②抗血小板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4、介入治疗
方法:借助DSA下,将小导管送至脑内病变处,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目前应用的导管可细微到直径0.4mm,称之微导管,通过导管进行栓塞、溶解扩张等各项治疗。
5、其他治疗
①血压的调控:适度、慎重;
②其他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药;、神经保护剂、扩容补液等。
六、恢复期护理
1、心理护理
2、口角歪斜的护理:
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3、训练病人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被动活动→主动活动
翻身→坐位→站立→行走训练
4、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项目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边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
5、对语言障碍病人进行语言训练:
在与语言障碍病人说话时,不要催促病人,说话应面对面,慢而清晰,给病人反应的时间,用各种方法鼓励病人。当病人有命名性失语时,鼓励他时常说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恢复。
6、保持情绪稳定:
脑梗塞的病人应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热爱生活;善于控制不愉快的情绪,胸襟开阔,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否则将有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