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病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
【诊断要点】
1.中医诊断标准:
(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
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短,裂创新鲜,色红,底浅,边缘整齐有弹性,疼痛剧烈。
2.慢性期:病程长,反复发作,裂创底深,边缘不整,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裂创底部栉膜变厚变硬,形成栉膜带。
【证候诊断】
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占质紫暗,脉弦或涩。
【治疗方案】
一、急性肛裂保守治疗中医中药干预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膏药、栓剂等
(一)中药汤剂
1.血热肠燥证
治法:清热泻火,增液通便。
推荐方药:黄芩、黄柏、生地、生石膏、元胡、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粉、生大黄(后下)。
2.阴虚津亏证
治法: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推荐方药:知母、黄柏、玄参、生地、麦冬、白芍、当归、阿胶(烊)、桃仁、红花、熟地、川芎、元胡。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当归、榔片、厚朴、决明子、桃仁、红花、麻仁、瓜蒌仁、郁李仁、陈皮、元胡。
(二)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消痔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古墨膏、生肌玉红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
(三)中药熏洗
可选用肠风散、中药汤剂等熏洗。
(四)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炙治疗并发症
1.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
2.尿潴留:针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3.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二、慢性期肛裂术后中医中药干预
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1.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在距肛门后位距肛缘约
1.5cm的5点或7点处做一梭型切口,食指伸入肛内触到括约肌间沟部位,持弯钳自切口进入,沿皮下进到括约肌间沟部肛管皮下,在食指引导下,挑起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指诊肛门松弛,括约肌间沟上方可及明显裂隙即可;肛裂部分行病灶切除暴露新鲜创面;加压包扎。术毕。
2.术前准备:
(
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胸部X线片、肛门镜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可行腹部超声及结肠镜检查。
(
2)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采用其他麻醉须术前禁食4小时以上。
(
3)术前局部备皮,排空直肠。
(
4)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3.术后中医中药干预
(
1)术后每日肠风散熏洗坐浴1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
(
2)术后用止血药三天、抗生素预防感染,创面每日换药1~2次。
(
3)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肛肠综合治疗仪、理疗仪等。
(
4)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炙治疗术后并发症
1.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
2.尿潴留:针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3.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征消失。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
2/3。
有效:症状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
1/3。
无效:症状无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不足
1/3。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指标:
便血
0级:正常0分
1级:轻度
2分 带血
2级:中度
4分滴血
3级:重度
6分射血
疼痛
0级:正常0分
1级:轻度
2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
2级:中度
4分明显疼痛,用药缓解
3级:重度
6分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大便干燥或秘结
0级:无0分
1级:有
1分
2. 证候评价指标:
舌红,苔黄
0级:无
1级:有
脉数或滑数
0级:无
1级:有
上一篇:
中药直肠滴注法治疗急慢性结直肠炎[ 04-09 ]
下一篇:
痔病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治疗[ 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