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 大有作为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思维中,急救、突发事件救援的主力一直是西医。而中医,则被认为疗效缓慢,在急救领域毫无用武之地。 然而,过去两年间的数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中,甘肃中医配合西医实施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探索的是,在ICU病房等领域,中西合璧的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中医进入ICU费用低廉 防控疫情专家呼吁建立长效机制
突发事件中的救援“奇兵”
2012年6月15日,一封发自日本的信函转到了甘肃省卫生厅。发信人叫王立石,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研究中医学。他看到甘肃中医在救援等多领域取得成效,十分高兴。他在信上说:“近年来,中医科学化的进展十分迅速,中西医融合在多个领域值得探讨和关注。”
甘肃省卫生厅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最早将中医运用于突发事件,始于“甲流”时期。“当时,有超过300万人次服用中药抵抗甲流。在突发事件中介入中医的想法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好得快。”
2010年至今,甘肃卫生系统在玉树地震、正宁校车事故伤员救治以及舟曲泥石流抢险、防疫中探索提升中医药参与比例,在伤员紧急救治和防疫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说,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甘肃赴玉树医疗救援队对符合条件的骨折伤员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办法,疗效显著。
“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减小伤员痛苦。更重要的是在灾害初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资源集中到了更加危重的患者。”甘肃省卫生厅负责人说。
甘肃对兰州收治的35名玉树地震伤员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除必要的西医治疗外,采取外敷、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打牵引和口服中药的办法,促进伤员康复愈合。对符合条件的病人,还运用传统的针刺、艾灸、理疗、中药熏蒸等方式,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
舟曲泥石流抢险救援期间,卫生部门在舟曲县城集中熬制并免费发放预防和治疗感冒、腹泻、抑郁症等病症的中药汤剂。同时,向民众介绍大蒜解毒杀虫可以防腹泻、痢疾、百日咳,黄花菜可治失眠和抑郁症等医疗卫生知识,受到群众欢迎,方便群众自主烹食,提升了群众在防疫工作中的积极性,降低了防疫压力。
在正宁校车事件时,用不用中医成为当时会诊的焦点。庆阳市人民医院院长段思圣说,我们平时在急救中很少使用中医技术,对于用不用中医,大家表示心里没底,压力很大。凌晨5时,会诊决定中医介入。5岁的魏志旗入院时已经病危。由于广泛性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形成,无自主呼吸。然而,在西医努力抢救的基础上,中医选择运用针灸、胃管灌服中药等手段治疗,40小时后,小孩脱离呼吸机,肢体恢复反映,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高悦只有3岁,入院时也无自主呼吸,在使用中医技术后第二天脱离呼吸机,一位医学博士检查后说,中西医结合和食疗,缩短了病程,改变了传统的西医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呼吸机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感染和气管损伤。
2011年,甘肃正宁校车事故43名受伤幼儿中,22名不同程度患有脑挫裂伤、胃扩张的重症患者转入了庆阳市人民医院。医院突破以往抢救过程中的禁食规定,辅以黄酒热敷、食疗、针灸等中医药措施,孩子的体能和抵抗力很快得到恢复,病情稳定,无一死亡。
庆阳市人民医院院长段思圣说:“以往胃扩张死亡率是很高的,食疗在恢复孩子的综合体力,发挥人体自
愈能力方面很有效。”
中医进入ICU
除了突发事件,平时危重病人的急救中,中医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诊五楼,75岁的刘东汉先生常年在这里坐诊。在他办公桌一侧,坐着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不断记录刘东汉就诊的过程和开出的药方。这位女医生是澳大利亚一位医学博士,原籍山东。她的家人当时心衰,小便量不到100毫升、无意识。无奈之下,请刘东汉先生前去会诊,刘东汉开了中药给患者服用24小时后,小便量为1400毫升,经过治疗,患者逐渐康复。深感中医神奇的女博士专门请假3个月,来到兰州,找到刘东汉学习中医。
2010年,兰州收治一名车祸患者。当时发烧42度,使用20多种抗生素全部无效。刘东汉参与会诊,患者服用中药后,体温降至了37度,继续服用三付药后,肺部X片变清晰,国家疾控中心化验细菌为阴性。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看到信息后非常重视,派三位中医专家来兰州考察并指导治疗,三位专家对中西联合抢救的效果给予充分肯定。
刘东汉表示,西医治疗是针对性“点”治,中医治疗则是关注“整体”的均衡。双方如果有机结合,对于治疗危重病人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就在几天前,兰州东方红广场附近一个酒吧里,一位少女服用农药中毒,被送往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ICU病房急救。西医对此的治疗分为轻、中、重度,一般使用阿托品等药物;中医讲究毒邪在外,使用大承气汤治疗。
ICU主任王效白介绍,西医对症治疗,而在这之后中医则有很大优势。记者见到这位中毒的女孩时,她即将出院,她告诉记者,清醒后,她服用的是“绿豆解毒汤”,感觉不错。王效白介绍,“绿豆解毒汤”的成分主要是绿豆、甘草等,以补气为主,该院ICU病房已经实现100%中西医结合抢救。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症情危重,多伴有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问题。而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的介入,则对治疗此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消化科主任庄剑波介绍,他们给患者服用柴芍承气汤,此药只有七味中药,但在恢复肠道运动、抑制胰酶分泌,镇静、止痛、抗菌和改善胰腺缺血方面有显著的相互增强作用。 他说:“刚开始让患者使用中药时,消化科医生也有顾虑,省内同行也持怀疑态度。但不断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后,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症状体征改善显著。”
费用低廉 防控疫情
甘肃近年来的探索表明,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具有成本低廉、适应症广以及群众接受度高等优势,配合西医治疗和传统防疫手段,能够最大限度抢救生命,防控疫情。
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针对泥石流灾后常见的皮肤病,以及灾后最常发生的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疾病,我省著名中医刘东汉结合灾区特殊情况,自拟了4个中医处方。自8月13日起,舟曲县医院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支起了6口大锅,依照刘东汉拟的处方,分别熬制中药汤剂和外用洗剂。在此期间,灾区人民服药人数逾48万人次,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疫情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得到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评价。刘东汉开的4个处方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这4个处方里,最便宜的一副药方药品总值2元钱。
据了解,在舟曲泥石流灾害救援中,中医专家建议让受灾群众喝黄花菜汤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不仅效果非常好,成本也非常低。估算下来一天成本仅需一毛钱,加上一个一毛钱的纸杯,一天仅需要两毛钱,一周的成本才1.4元。
“舟曲死亡上千人,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大,当时提出来预防性地吃西药,我们认为给每人发两片西药谁都不会吃。但是,发大蒜群众并不抗拒。”省卫生厅负责人说,甘肃省调运的160.5吨大蒜成为当时的防疫“主力”。
而在灾区防疫方面,中医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易于就地取材大面积推广使用,并且服用方便,适合大规模的人群治疗和预防。
专家呼吁建立长效机制
甘肃省卫生厅下发的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中,明确要求建立中西医共同参与卫生应急制度。中医、西医临床科室要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制订中西医参与卫生应急的技术方案,提高医院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据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目前甘肃各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均有中医参与抢救。
正宁校车事故发生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受伤小孩效果显著,让庆阳市人民医院院长段思圣坚定了推广中医的决心。据了解,庆阳市人民医院目前有中医200余名,每个科室都有2名中医医生。目前,甘肃省中医人数约3万多人。
有专家建议,重大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中,应该将中医药作为主要的防疫保健措施之一,通过改进和简化煎煮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良剂型,使中医药在灾后疾病预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建议在各类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中明确中医药的地位,尽快将更多中医药专家纳入应急救援医疗队伍,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中医应急人才储备库。
除了人才积累,有关人士还表示,甘肃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医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在中医药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这为中医参与急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充分运用中医药技术参与紧急救援和危重病人救治,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应对突发事件卫生救援和参与重症病人救治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
秋季养生(二)[ 09-03 ]
下一篇:
养胃的六大误区(上)[ 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