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科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Bp:140mmHg或18.6/12kPa以上)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病率较高,且有不断上升和日渐年轻化的趋势。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多种后天因素作用所致,与遗传、年龄、体态、职业、情绪、饮食等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临床上的主要证候、病程转归以及并发症,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与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有关,多因精神因素、饮食失节等诱发。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早期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常见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1、肝火亢盛 眩晕头痛,惊悸,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干黄,脉弦。
2、阴虚阳亢 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健忘,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数。
3、痰湿壅盛 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少,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虚血瘀 眩晕头痛,面色萎黄,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纳差,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见有瘀点,脉细涩。
5、阴阳两虚 眩晕头痛,面色萎暗,耳鸣,心悸,动则气急,甚则咳喘,腰腿酸软,失眠或多梦,夜间多尿,时有浮肿,舌淡或红、苔白,脉细。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者,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泻法;痰湿壅盛者,健脾化痰、清利头目,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虚血瘀者,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针灸并用,补泻兼施;阴阳两虚者,滋阴补阳、调和脏腑,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百会 曲池 合谷 太冲 三阴交
加减:肝火亢盛加风池、行间平肝泻火;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滋阴潜阳;痰湿壅盛加丰隆、足三里健脾化痰;气虚血瘀加血海、膈俞益气活血;阴阳两虚加关元、肾俞调补阴阳;头晕头重加百会、太阳清利头目;心悸怔仲加内关、神门宁心安神。
操作: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者,百会可加灸;太冲应朝涌泉方向透刺,以增滋阴潜阳之力;其他腧穴常规针刺。
2、其他疗法
⑴ 皮肤针;叩刺项后、腰骶部和气管两侧,力度依病情虚实和病人体质强弱而定。每日l次。
⑵ 三棱针:取耳尖、百会、大椎、印堂、太冲、曲池等穴。每次选1~2穴,点刺出血3~5滴。2~3天l次。
⑶ 耳针: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等。每次选3~4穴,针刺或埋针;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按语】
1、针灸对1、2期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对3期高血压可改善症状,但应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危象时慎用针灸。
2、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针灸治疗时不要突然停药。治疗一段时间,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再逐渐减小药量。
3、高血压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伏,如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生的高血压,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须与高血压病相区别。
上一篇:眩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科[ 11-16 ]
下一篇:低血压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科[ 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