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
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等。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陈皮、炒薏仁、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茅根;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
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元胡、川楝子、木香、陈皮、丝瓜络、双花藤等。
加减:余毒未清的加黄芩、板蓝根;体实者加川大黄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太子参以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麦冬、龟板、白芍、当归;睡眠欠安者,给予生牡蛎、首乌藤;疼痛甚者,加全蝎、地龙。
推荐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大黄蛰虫丸、西黄丸、活血痛脉胶囊等。
推荐静脉滴注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二)外治法
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2.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按3%比例加水或内服方第三煎加水3000ml,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每日1~2次。
3.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青黛、黄柏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散剂外涂或以中药油调敷,或湿润烧伤膏;
4.干燥皮损外用甘草油、全蝎膏或湿润烧伤膏。
(三)针灸治疗
1.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2.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3.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2-3分。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较大水疱可以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红外线照射、磁疗等疗法。
(五)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
1.睡眠要充足,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裤,防止感染。病室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气调和,并忌恼怒。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膏粱厚味之品,少食煎烤、油炸食品,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三、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皮疹结痂,疼痛消失。
显效:皮疹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
有效:皮疹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 ,VAS),即以长度为10 cm的标尺两端(0-10,每1 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
是否发生后遗神经疼痛:发病后1月仍持续疼痛者为后遗神经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