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长城会|毕宇芳:中国成人心血管健康状况
目前,慢性非传染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项持续增长的威胁。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对全球卫生保健系统产生的负担随之增加。数据显示,在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40%以上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与慢性呼吸道疾病。
1、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为更好的了解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合作开展一项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研究,该慢病监测系统共计162个监测点,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了98658名18岁及以上居民;
该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分四个阶段抽样,第一阶段抽样为在每个监测点内,按照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团);第二个阶段为在每个抽中的的乡镇(街道,团),按照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连);第三阶段抽样为在每个抽中的3个行政村(居委会,连),按照整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组至少50个居民户;第四阶段抽样为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人。
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如按照最新ADA国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糖尿病患者占总人群的11.6%,糖尿病前期者占总人群的50.1%,肥胖患者占总人群的12.0%,超重患者占总人群的30.6%,高血压占总人群的33.7%,血脂异常患者占总人群的51.4%,代谢综合征者患者占总人群的28.9%。
从2004年、2007年、2010年的数据看,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率呈逐年升高趋势,45岁-55岁时超重与肥胖率最高,60岁以后有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型肥胖的流行趋势为男性40-49岁时中心型肥胖率最高,女性60-69岁时中心型肥胖率最高,女性中心型肥胖患病率各年龄段均高于男性,男女差异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监测结果还显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地区分布特点与人均GDP地区分布类似,在我国过去30年中,糖尿病患病率与经济水平指标(GDP)有着近似平行的趋势线,且在此类糖尿病患者中,对糖尿病的知晓率约为30.1%,治疗率约为25.8%,控制率约为39.7%,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理想心血管健康达标现状
毕宇芳教授回顾分析了AHA2010年心血管健康战略目标实现情况,并进一步介绍AHA2020年心血管健康战略目标。AHA2020年战略目标定义了7大心血管健康影响指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包括是否吸烟,BMI,运动锻炼,健康饮食评分;二是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包括是否吸烟,总胆固醇水平,血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
从7大心血管健康影响指标的达标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达标率,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指标达标率看,中国成人理想心血管健康健康达标现状均不容乐观,详见图1,图2。
近年来,中国成人主动吸烟率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10年中国成人主动吸烟率约为28.3%,男性53.3%,女性2.5%。心血管健康的综合管理重在早预防,2型糖尿病等心血管高危人群,需加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的早期改变。
3、如何应对慢病挑战:关口前移,防治结合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与人口老龄化,中国成人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患病率日益提高;中国成人7大心血管健康影响指标达标率不容乐观,如不及时预防危险因素,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将日益严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改善心血管健康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上一篇:长城会 2016常翠青教授谈心血管疾病营养防治最新观点[ 10-20 ]
下一篇:长城会 2016: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与处理策略[ 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