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先 原名安业,字师机。约生于公元1806--1886年(清嘉庆十一年--光绪十二年),清代钱塘人。一生对外治法很有研究,人称之为“外治之宗”。 吴尚先的父亲,叫吴笏庵,对尚先影响较大,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学习医学。由于晚清政治腐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着手致力于外治法的研究,即专用贴膏药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他的膏药种类很多,不仅适用于内科疾病,对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也各有专门膏药,而且疗效甚好,深受病家欢迎。外治法,虽非吴氏首创,但专门研究和施用外治法的,要算吴尚先了。由于外治法,简单易行,施用方便,且无痛苦,疗效亦佳,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吴氏著有《理瀹骈文》一书,专门阐发外治的机理和方药用法。是祖国医学独具一格的著作。 吴氏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内经》等医籍的外治理论和方药的,他指出:《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之始。并参以《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著作的有关论述,进一步发展,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等,作为外治辨证的主要论点,创出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吴氏外治法的思想渊源:他常见到一些医生用内服药治病,不得其法,乱投药物,有些患者服药后非旦治不好病,反而加重了病情,甚至发生意外事故。于是,在他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终于在外治法方面,找到了出路。他认为外治是一种有利无弊的疗法,很值得推广。吴氏研究外治,还有另一原因,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里所说的“法”是方法,意思是说外治和内治一个道理,二者在理、方、药三方面均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所以,他认为很多古书,均可照方用于外治,或从中选择一两味药而用之,或于经验中另选单方用之。如遇疑难之证,还“可以自抒其见,不至恐失人情而坐视”。吴氏的外治法,实际上已经把内治方药,扩大到外治法的领域中去。其外治用药法度、多与内治相同。关于膏药的使用,吴氏提出了五项必须遵守的原则:(1)要查阴阳;(2)要查四时五行;(3)要求病机;(4)要度病情;(5)要辨病形。这五项原则,基本上概括了吴氏外治用药的基本思想。吴氏外治法的辨证施治思想:吴氏无论在诊断上,治疗上,均从整体观念出发,把机体内外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其辨证论治方法,涉及范围几乎遍及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他以四诊,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以经络脏腑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特别重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认为脏腑疾病,可反映于所主经络的症状,而于经络穴位敷贴药物,又可达到治愈脏腑疾患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他提出了一整套贴敷药物的方法。吴氏外治法的具体运用:吴氏认为外治法,也可以用三焦分证的法则分而治之。吴氏在论述膏药的功用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为了充分发挥拔和截的作用,他常常在方中加入一些猛药、主药、香药,以助药力,使之“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俾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蠲痹等膏药中,多有加药,提高了膏药治病的临床疗效。此外,吴氏运用膏药,还能从三焦分治中,再分脏腑进行治疗。有专主一脏之膏,脏有清有温;有专主一腑之膏,腑有通有涩。又有通治三焦,通治五脏,通治六腑之膏。又有表里寒热虚实分用之膏,互用之膏,兼用之膏。由此可以看出,吴氏的外治法,治疗范围是很广的,治疗上也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在这些方面,较之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应该对此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膏药外贴于皮肤,药力渗透力较为缓慢,因而应用范围也就受到了一定限制。因为它未必对所有疾病均有效,即使有效,也未必疗效好,临床上应该选择最能直接到达病所而疗效最高的治疗手段,不必拘泥于外治。或以内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或外治佐内治,或内治佐外治,或内外治结合综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为目的。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采取多种多样疗法,对吴氏的外治法,特别是膏医疗法,应该很好地研究,加以整理提高,以补汤药、针灸等法之不足。吴氏运用外治,主要是膏药疗法。其次,是温热疗法(围罐发汗,煅炕出汗,熨斗,热砂熨,瓶熨,热瓶吸,火熏),蜡疗法(黄蜡加热敷患处),泥疗法(净黄泥调水敷),水疗法(水浴疗,水榻暖疗,热水熏蒸疗,冷水疗),发泡疗法(蒜泥敷,使局部发泡)。这些治法,都有一定疗效,有很多至今仍在使用。现代医学的物理疗法,与吴氏外治法进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应用时,他提出(1)膏药所用药味,必须气味具厚,才能得力;(2)膏药热性的易效,凉性的较差;(3)热证亦可以用热性膏药;(4)膏药可以寒热温补并用;(5)膏药贴法,不限于一穴等注意事项。
吴尚先 原名安业,字师机。约生于公元1806--1886年(清嘉庆十一年--光绪十二年),清代钱塘人。一生对外治法很有研究,人称之为“外治之宗”。 吴尚先的父亲,叫吴笏庵,对尚先影响较大,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学习医学。由于晚清政治腐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着手致力于外治法的研究,即专用贴膏药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他的膏药种类很多,不仅适用于内科疾病,对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也各有专门膏药,而且疗效甚好,深受病家欢迎。外治法,虽非吴氏首创,但专门研究和施用外治法的,要算吴尚先了。由于外治法,简单易行,施用方便,且无痛苦,疗效亦佳,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吴氏著有《理瀹骈文》一书,专门阐发外治的机理和方药用法。是祖国医学独具一格的著作。 吴氏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内经》等医籍的外治理论和方药的,他指出:《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之始。并参以《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著作的有关论述,进一步发展,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等,作为外治辨证的主要论点,创出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吴氏外治法的思想渊源:他常见到一些医生用内服药治病,不得其法,乱投药物,有些患者服药后非旦治不好病,反而加重了病情,甚至发生意外事故。于是,在他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终于在外治法方面,找到了出路。他认为外治是一种有利无弊的疗法,很值得推广。吴氏研究外治,还有另一原因,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这里所说的“法”是方法,意思是说外治和内治一个道理,二者在理、方、药三方面均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所以,他认为很多古书,均可照方用于外治,或从中选择一两味药而用之,或于经验中另选单方用之。如遇疑难之证,还“可以自抒其见,不至恐失人情而坐视”。吴氏的外治法,实际上已经把内治方药,扩大到外治法的领域中去。其外治用药法度、多与内治相同。关于膏药的使用,吴氏提出了五项必须遵守的原则:(1)要查阴阳;(2)要查四时五行;(3)要求病机;(4)要度病情;(5)要辨病形。这五项原则,基本上概括了吴氏外治用药的基本思想。吴氏外治法的辨证施治思想:吴氏无论在诊断上,治疗上,均从整体观念出发,把机体内外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其辨证论治方法,涉及范围几乎遍及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他以四诊,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以经络脏腑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特别重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认为脏腑疾病,可反映于所主经络的症状,而于经络穴位敷贴药物,又可达到治愈脏腑疾患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他提出了一整套贴敷药物的方法。吴氏外治法的具体运用:吴氏认为外治法,也可以用三焦分证的法则分而治之。吴氏在论述膏药的功用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为了充分发挥拔和截的作用,他常常在方中加入一些猛药、主药、香药,以助药力,使之“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俾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蠲痹等膏药中,多有加药,提高了膏药治病的临床疗效。此外,吴氏运用膏药,还能从三焦分治中,再分脏腑进行治疗。有专主一脏之膏,脏有清有温;有专主一腑之膏,腑有通有涩。又有通治三焦,通治五脏,通治六腑之膏。又有表里寒热虚实分用之膏,互用之膏,兼用之膏。由此可以看出,吴氏的外治法,治疗范围是很广的,治疗上也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在这些方面,较之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应该对此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膏药外贴于皮肤,药力渗透力较为缓慢,因而应用范围也就受到了一定限制。因为它未必对所有疾病均有效,即使有效,也未必疗效好,临床上应该选择最能直接到达病所而疗效最高的治疗手段,不必拘泥于外治。或以内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或外治佐内治,或内治佐外治,或内外治结合综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为目的。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采取多种多样疗法,对吴氏的外治法,特别是膏医疗法,应该很好地研究,加以整理提高,以补汤药、针灸等法之不足。吴氏运用外治,主要是膏药疗法。其次,是温热疗法(围罐发汗,煅炕出汗,熨斗,热砂熨,瓶熨,热瓶吸,火熏),蜡疗法(黄蜡加热敷患处),泥疗法(净黄泥调水敷),水疗法(水浴疗,水榻暖疗,热水熏蒸疗,冷水疗),发泡疗法(蒜泥敷,使局部发泡)。这些治法,都有一定疗效,有很多至今仍在使用。现代医学的物理疗法,与吴氏外治法进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应用时,他提出(1)膏药所用药味,必须气味具厚,才能得力;(2)膏药热性的易效,凉性的较差;(3)热证亦可以用热性膏药;(4)膏药可以寒热温补并用;(5)膏药贴法,不限于一穴等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