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五十载,始得药香扑面来——记中药炮制技艺的传人杨锡仓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8日 作者:

提及中医药,人们都知道中医的“望闻问切”、“百草为方”,但却鲜有人知道其中有些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濒临失传,中药的炮制队伍被业界称之为“国家的熊猫队”。

有幸的是我院就有这样一位“熊猫队”的队员主任中药师杨锡仓,他从药铺里打杂的小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我省中药炮制“京帮”学术流派的传人,现为我院药学技术顾问、中药炮制制剂科首席专家、苹果欧宝软件下载安装 重点学科建设指导老师,首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老师在中药传统炮制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五十多年,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行家里手匠心筑梦

杨老师早年以学徒入职,拜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马炎铭先生。马老十六岁进兰州庆仁堂当学徒,是我国中药学术流派“京帮”的传人,他将传统的中药经验鉴别知识和中药炮制知识无保留的传授这个秉性勤奋、谦恭好学的徒弟,杨老师因而得其真传。庆仁堂有很多炮制歌诀、顺口溜,他在教学时常常念叨给学生们,比如:“白术要切如意片;厚朴切成盘香片;山药宜切马蹄片;桑枝、黄芪柳叶片;白芷、泽泻顶头片;归头、佛手顺身片;木香、大黄骨牌片;苏梗切成蝴蝶片;茯苓、茯神小方块;陈皮、杷叶丝如线;枳壳切得像纽袢”。

杨老师常说,切制的刀工越好越能增加药材的力道。比如,南沙参、茯苓等质地疏松类的药材,就需要切成厚片,因为如果切薄片,容易破碎,浪费药材。如果是那些质地比较坚硬的药材,如槟榔、白芍,就需要切成薄片。因为这类药材如果切太厚,有效成分熬不出来,也浪费药材。还有些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需要切段、切小块或切丝。切完后还需要干燥,有些药材不能直接晒干,要阴干。像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必须阴干,如薄荷、荆芥、当归。这类药材要是晒干的话,有效的挥发性成分会挥发掉,影响其药效。

中药炮制工作远远不止切切片那么简单。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合理的炮制,会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加其疗效。药性如果太寒则伤阳,太热伤阴,太苦伤胃,太辛耗气,等等,而“炮制”就可以损其有余,扶其不足,趋利避害。简言之,“炮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药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

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会产生出不同的药效。杨老师随手抓起一把黑色芝麻大小的颗粒向学生们讲到:这味中药叫“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它可以粘贴在患者耳朵的特定穴位上,经常按摩可缓解失眠、便秘、落枕、头痛、颈椎病等。可是,如果将王不留行置于炒制容器内,掌握好火候,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后,却能让药效来个180度大变身。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炒制后的王不留行所含多种皂苷,既通经行乳,又是一种抗菌消炎的药物。

“大黄”性味苦寒,生则气味重浊,苦寒沉降,泄热攻下峻烈;若酒润炒干,其力稍缓,并借酒力引药上行,可清上焦之热;而炒炭后,寒性锐减,偏于平和,会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这说明同一个药,如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甘遂本来是有毒的,内服的话,一般不能直接入药。但是通过用醋炙之后,就能让甘遂“弃恶从善”,解掉甘遂的毒性,变成治疗便秘和腹水的良药。

二、慧眼识药,人称“中药活辞典”

古有神农尝百草,后有传人能识药。甘肃是个中药材资源大省,自古以来就是大宗中药材的出产地。孩童时代的杨老师就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之间经常采药、挖药,如今他对中药的热爱几近痴迷,他的老伴告诉学生们:“她最不愿意两口子一起出去旅游,因为花钱买了门票就是为了看风景嘛,但是进入景区后人人都是抬头看景,但他却是低头专心看路边的草,发现了药草还要照个相,人家还以为是个神经病呢!旅游时他经常掉队,而我就成为导游批评的对象。”通过跟师实训和自己的勤学苦练,在对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优、劣鉴别方面有着独到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五十多年来,他曾跑遍了我省中药材的主产地和全国的十大中药材市场,在中医药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中探赜索隐、兼收并蓄,成为了陇上不可多得的掌握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绝活的行家里手。

据苹果欧宝软件下载安装 吴正中教授的回忆:“1989年杨锡仓与我随行赴陇南采集中草药,日踏青山,夜研药理。在那些眼看、耳听、手摸、口尝一种种中药与采标本、压标本、反反复复翻标本的日日夜夜里,锡仓喜形于色,乐不思家。试想,对一个数十年熟谙药材鉴别、饮片加工、防止药材霉蛀变性的老药学人员来说,一旦见到那些红花花、绿叶叶、青秆秆、黄果果、黑子子活灵活现的原植物时,是多么高兴。”

16岁入行,抓药治病52年,他熟悉中药材及其常用饮片,精通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技术,被徒弟们称之为“中药活辞典”。经常有病人遗失了中医处方后带一大包中药来请他辨认,他均能一一写出药名,而且对药材的真假、优劣也讲得头头是道,在场的人莫不叹为观止!他为医院严把中药质量关,在病员和医生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附近群众都说“中附院”的中药质量好,经常有人来医院排队换方子抓中药。因为有过硬的中药饮片鉴别功底,在他带领下的医院中药饮片入库质量验收小组严把了中药质量关,因此近年来患者对医院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投诉几近为零。

三、老骥伏枥回报社会

身为甘肃人,难掩对故土的热爱,杨老师亲昵地将甘肃大宗药材中的党参、黄芪、当归、甘草、大黄称为“陇上的五朵金花”。

“让珍贵的中药炮制技术发扬光大”是杨老师的最大心愿,也是他的工作动力。在他的传、帮、带下,医院的中药炮制人才梯队逐步形成,技术优势凸显。为了保护传统饮片的加工手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这些“花儿”最佳的加工炮制方法,他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搜集、整理出甘肃民间加工、切制、炮制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的最佳方法,并把这些珍贵的工艺向弟子们倾囊相授。他带领科研团队制作并出版了《甘肃五大宗地道药材的传统加工炮制技术科教片》;他还参与整理、编写了包含429种药材信息的《漳县地产中药材》图书。在多年的工作和教学中,他把《鹿茸的传统切片法》《马钱子的传统炮制法》等珍贵的中药炮制绝活,通过边带教边讲解的形式拍成电视专题片保存了下来,对传播中医药文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得古老的炮制技艺得到复活,为中药炮制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0108月开始,杨老师担任主要代课老师和技术负责人,与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食品药品协会合作,举办了四期“甘肃省中药炮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五期“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为全省培训中药炮制技术人员235人、中药鉴定技术人员283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兼任甘肃省定西工贸中专“陇西县农村劳动力精准扶贫培训班”授课老师,在2017年已为基层培训了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员97名。

四、埋头苦干硕果累累

作为甘肃省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五级师带徒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指导老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已出师了徒弟10人,正跟师学习徒弟4人,其徒弟带徒5人,传承谱系已完全建立。杨老师常教育学生:读书人要立身、立德、立言,他从事中医药工作50余年,不仅有精湛娴熟的炮制技艺,科学严谨、公诸同好的工作作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1、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

①《红外波热疗垫》,专利号ZL01276571·6,该项专利获得了2002年“中国上海‘经都杯’专利成果特等奖。

②《一种多功能中药炮制加工机》,专利号ZL201620211704·8

③《针穴外敷药袋》,专利号ZL 2013 0149808·1

2、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省级科研课题13项,其中4项成果获得省厅级奖励

3、主编和参与编辑、相继出版了中医药类著作八部,其中有四本作品获奖:

①担任主编的《中药师实用传统技术》图书与其科研课题捆绑荣获2003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

担任主编的《走近神奇的中药王国》图书荣获“第二十五届(2016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③参与编著的《药苑漫话》图书荣获“第二十五届(2015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④参与编著的《中药学》图书荣获“第二十五届(2015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4、发表了中药科普文章9篇,专业学术论文52篇;其中的《蜡壳的传统制作工艺》载入了1995年版《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

5、主持或参与制作出品了五部影视类作品

①参与制作了科普片《解蜜说蜡》;见于中国西北角、甘肃卫视。

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类专业辅助教学片(载体为光盘)----《常用中药饮片的传统辨认方法》撰写了解说词。

③为《甘肃五大宗地道药材传统炮制技术科教片》撰写了电影脚本并担任执导;该作品由北京协和医学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载体为光盘),20155月第一版。

④参与制作了记录片《印象当归》,承担电影脚本的修改审定并出镜演示了当归的炮制方法。

参与了东方卫视大型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五集·功夫》的拍摄工作,出镜演示了对剧毒药物“巴豆”遵古炮制的方法。

结束语:杨老师常讲,中医的临床疗效,除了医生的高超医术之外,还要有优质的中药饮片作为保障,而优质的饮片就得依赖于药材的炮制得法,否则再高明的医生,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前辈师傅的绝活、种种看家的真本领,需要好好地去继承。中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一定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