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也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另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之特点,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脑中风的危害,做好脑中风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使更多的人不得脑中风,使脑中风患者能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曾患卒中,例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他已数度中风,由他的妹妹玛丽亚�乌亚诺娃护理。2006年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因严重中风被送往医院,在完成了两次脑部手术后被转进重症监护病房,4月11日,以色列司法部宣布,总理沙龙因中风昏迷已经“永久无法履行职能”。沙龙,这位半生戎马的政治巨人因为中风从此永久地告别了中东政治舞台。2009年9月30日凌晨,因为脑中风的赵本山,被送入上海华山医院紧急抢救。经过手术治疗,赵本山目前恢复良好。
冬天是中风高发的季节,一方面是由于气温变化,引起患者的血压波动很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寒冷的空气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诱发中风。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医院的门诊以及急诊,因为中风而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会成倍地增加。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冬天里卒中的发病呢?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
积极预防中风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建议各位患者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大于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二、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四、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五、吸烟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应劝吸烟者戒烟。
六、饮酒
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前仍然有争议。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孕妇更应忌酒。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
七、颈动脉狭窄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八、肥胖
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近年有几项大型研究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超重者和肥胖者应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
九、其他危险因素
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