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研究手段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睡眠医学的发展。众所周知,睡眠障碍影响注意力、精细操作能力、高智力思考及记忆力、导致学习效率、创造性思考力等显著下降,患者自感疲劳、精力不充沛。睡眠障碍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生产力降低,意外事故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群有睡眠障碍,据统计,全球有16亿人患有失眠症,中国约有5亿人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在我国成年人中,约50%的人有失眠障碍的经历,而职业女性中有80%的人受睡眠障碍困扰,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睡眠障碍更是屡见不鲜。正确认识和诊断睡眠障碍是有效治疗睡眠障碍的前提。
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心理社会因素和躯体因素两个方面。
心理社会因素,在当前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在快速发展,时间紧迫,生活节奏变快,竞争增多和事业上的挫折等,这些日益繁多的心理社会应激,自然会影响到生物钟的规律性,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可见,睡眠障碍不仅仅是一个心身健康问题,也与社会问题有关,对此不可忽视。
环境的影响也日渐增多,由于都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环境的变化已引人注目,如居民多集中于大、中城市,导致居住条件拥挤,交通不畅,噪音干扰,空气污染等,都可直接影响环境的安宁,出现睡眠障碍。此外,室温过低或过高,强度的光线,过多的旅行,皆可成为睡眠障碍的因素。
躯体疾病,不少躯体疾病都可伴发失眠,尤其是慢性消耗疾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一方面躯体疾病可以削弱大脑皮层的活动,使中枢神经系抑制过程减弱;而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焦虑不安的心情,难以宁静,放松,产生睡眠障碍。
药物和饮料的影响,凡带有兴奋性作用的药物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睡眠,如哌醋甲酯(即利他林)、苯丙胺和咖啡因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和浓茶的影响已是尽人皆知。还有过度饮酒亦可导致失眠。
[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这是最常见的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时睡时醒和早醒等表现。从年龄阶段来看,老年人失眠较多见。
嗜睡,又称睡眠过度。嗜睡时间短者持续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天或几周;嗜睡难以唤醒。可每天发作,也有1月或1年发作一次。
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每次发作时间较短,约15分钟左右。多发于青少年,男性较多;中年以后发作可减少。
梦游症,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于床上或下床行走,可作出一些不协调、刻板而无目的地活动。双眼可张开,但无辨认能力。有时会喃喃自语,但听不清说什么。发作时很难唤醒,即被唤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若成年人多次发生,应考虑有无癫痫发作。
夜惊症,最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睡眠后从床上突然坐起,发现惊人的尖叫并转醒,此时伴有强烈的惊恐表情,不安和心率及呼吸加快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有的可出现幻觉。每次发作约数分钟,醒后难以回忆发作情况。
恶梦(梦魇),为睡眠中出现恐怖梦境的体验,在将醒来之际感到身体和四肢难发活动,如同被人按压一般,醒后能回忆。在儿童和成人皆可出现,往往与过度劳累或饮酒有关。
[睡眠障碍的治疗]
首先应该明白,治疗睡眠障碍并无什么灵丹妙药,千万不可乱投医,滥用药。最主要是保持心理稳定状态,情绪安定,劳逸结合,顺其自然,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改善睡眠情况。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起居定时,饮食适度,不吸烟,不饮酒,培养业余生活兴趣和适当的文体活动。
松驰训练是一项简便易行改善睡眠障碍的方法,可取仰卧位,双眼闭合,排除一切杂念,心境平和,将注意力集中于双手或双腿上,全身放松,同时进行缓慢、均匀、深长的呼吸,可不自觉地安然入睡。这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坚持训练,功到自然成。
药物的应用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发抗焦虑药为首选,尤其是安定类,业已取代了旧有的巴比妥类。常用的药物有舒乐安定、阿普唑仑、氯硝安定、三唑安定等。应用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和适宜的剂量。这类药物对缓解焦虑、消除紧张、改善睡眠有肯定的效果,但也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主要的是可形成药瘾症状(即戒断症状)。对老年人用药,要格外慎重,它可影响记忆力,肌肉松弛导致摔伤。
关于其它睡眠障碍的治疗,如梦游病症、发作性睡病等,应找专科医生诊治,不再一一详述。若有躯体疾病并存,还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睡眠是人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睡眠对人类的生存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