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调查
地区
|
年龄
|
高血压
诊断标准
|
调查人数
|
高血压人数
|
高血压患病粗率(%)
|
1958
~1959
|
13省、市
|
≥15
|
不统一
|
739,204
|
5.11
|
|
1979
~1980
|
29省、市、自治区
|
≥15
|
≥160/95mmHg为确诊高血压, 140-159/90-95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
4,012,128
|
310,202
|
7.73
|
1991
|
30省、市、自治区
|
≥15
|
≥140/90mmHg及两周内服用降压药者
|
950,356
|
129,039
|
13.58
|
2002
|
30省、市、自治区
|
≥18
(≥15)
|
≥140/90mmHg及两周内服用降压药者
|
272,023
|
51,140
|
18.8
(17.7)
|
要点
2
: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l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
l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l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
l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
地区
|
年份
|
年龄
(岁)
|
调查
人数
|
高血压
人数
|
高血压知晓率(%)
|
高血压治疗率(%)
|
高血压控制率(%)
|
30省市
|
1991
|
≥15
|
950,356
|
129,039
|
26.3
|
12.1
|
2.8
|
30省市
|
2002
|
≥18
|
272,023
|
51,104
|
30.2
|
24.7
|
6.1
|
要点
3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l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
l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
l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
要点
4
高血压患者诊断性评估
|
l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l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l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
要点5血压测量的步骤
|
l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
5分钟后开始测量。
|
l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气囊长
22cm-26cm、宽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
|
l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l以
Korotkoff第I音和第V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至少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
l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
l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
l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
要点
6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l诊室血压目前仍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常用方法。
|
l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
n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n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n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n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
l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补充。家庭血压测量,有利于了解常态下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达标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