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多见于西医学的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常因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因素而诱发,或有家族史。
中医学认为,癫病的发生乃阴气过旺(所谓“重阴则癫”) ,多因情志所伤、思虑太过、所愿不遂,以致肝气郁结,心脾受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蒙蔽心神,神明失常,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
精神抑郁,多疑多虑,焦急胆法,自语少动,悲郁善哭,呆痴叹息等。
1.痰气郁结 精神抑郁,神志呆钝,胸闷叹息,忧虑多疑。自语或不语,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而腻,脉弦细或弦滑。
2.气虚痰凝 精神抑郁,淡漠少语,甚则目瞪若呆,妄闻妄见,面色萎黄,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胖而淡,苔白腻,脉滑或脉弱。
3.心脾两虚 神志恍惚,言语错乱,心悸易惊,善悲欲哭,夜寐不安,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4.阴虚火旺 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躁,不寐,形瘦面红,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涤痰开窍、养心安神,心脾两虚者针灸并用,补法;痰气郁结、气虚痰凝、阴虚火旺者以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脾俞 丰隆 心俞 神门
加减:痰气郁结加中脘、太冲调气解郁;气虚痰凝加足三里、中脘益气健脾;心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养心、益气安神;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大陵、三阴交滋阴降火。
操作:所用腧穴均常规针刺;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内脏。
2.其他疗法
⑴ 耳针:取心、皮质下、肾、枕、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毫针浅刺、轻刺 激,留针3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⑵ 电针:取百会、水沟、通里、丰隆。针后在四肢穴位接电针仪,用断续波强刺激15~30分钟。
⑶ 穴位注射:取心俞、隔俞、间使、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l~2穴,用25~50mg氯丙嗪注入,每天注射1次。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在治疗前应明确诊断,与癔病、脏躁相鉴别。
2.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应积极配合对患者加强护理,结合心理治疗,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