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用艾绒等灸材,点燃后放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激发机体自身功能的调节,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温通是艾灸的重要作用,从古代医家对艾灸大量宝贵的经验认识中准确理解“温”、“通”,以及如何温通,进而探析艾灸温通的作用特点与效应规律则是思考的重点。
从《黄帝内经》时代至后世医家,多从火、温、气血流通等角度来论述灸法的作用特性。可见古人认为火、热是艾灸温通的刺激特点,通调气血是灸法温通的主要效应,皮部、脉络是艾灸直接的作用部位,皮部、脉络联系表里、贯通营卫、渗灌气血的功能确保了艾灸刺激于外,调节于内的作用。灸法温通效应除了以经络的联系功能做为其工作基础外,还以经络“营阴阳、行气血”的生理功能作支撑,因而皮部、络脉是艾灸温通作用的关键环节。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提示我们,“温”是灸法的特性,现代灸法研究更多关注不同温度的刺激效应差异。明确艾灸“以温促通”,通调局部与全身气血的效应规律。皮肤是艾灸温通作用达到“刺激于外,调节于内”的关键。